“朕記得姚卿在之前的奏本裡曾經提到姚複設軍器監,這次正好在安西都護府嘗試一番,若真得實效再向天下推廣不急。”
哦,在這兒等著他呢啊!
姚崇琢磨了一下,覺得這事兒也不失為一個解決通路。畢竟複設軍器監這事兒的確是他提的,與其讓陛下下令徵募關中丁壯,還不如在安西都護府複設一個軍器監,這個花銷肯定比徵兵小。
“那陛下屬意何人負責安西軍器監?”
李隆基雙眉微軒。
“軍器監的選任由你負責,但唯有一點,光祿寺掌醢署主醢薛大壯要調任安西軍器監弩坊錄事。”
姚崇:?!!光祿寺掌醢署主醢薛大壯?
姚崇面露難色。
“可是這薛大壯不是還兼任掌醞署掌醞……”
“先給個從九品錄事,兩年之內若是能做出些實績,便升任正九品弩坊丞,做不出便還是從九品掌醢,但兩年後都要回來。”
說到這裡李隆基還笑了笑。
“此人我瞧著甚是有趣,也捨不得把他總扔在西疆。他在橋東村治蝗滅蝗,還肯捐出500石糧食賑災,這樣的人破格拔擢也是應該的。”
皇帝都這樣說了,姚崇還能說啥?總不能說皇帝連個從九品的小官都不能安排吧!?
何況在滅蝗一事上,薛大壯其實還算是姚崇的助力。要是沒有他在橋東村搞出來的一系列治蝗實績,陛下也不會這麼痛快就下旨,朝野肯定還有人講酸話,他這個紫微令的權威多半要被動搖。
不過是一個弩坊的錄事,大不了安排強勢的軍器監、軍器丞正壓他一壓,上面還有安西都護府看著,也不至於出大亂子。
想通了這個關竅,姚崇便很痛快地應了皇帝的要求,草擬了一份聖旨。
關于軍器監的人選,他其實早已有了打算。監察禦史張孝嵩,年初曾奉命出使廓州,發現了很多邊疆戍守的問題,多次提出想要去磧西。
姚崇覺得張孝嵩是個人才,要不是河南三道突發蝗災,年中他便會將張孝嵩派往龜茲,讓他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巡察安西都護府。
這次陛下準備在磧西複設軍器監,正好把張孝嵩派過去。
姚崇還是十分看好張孝嵩的,不然也不會把人派到老對頭張說的地盤,就像是要這位鐵骨錚錚的禦史給老對頭一個好看。
不過託薛三郎的福,張說和海州府在本次滅蝗運動中表現搶眼,即便前期糧價出了點小波折,後期也都被老謀深算的張·前·相爺給完美平息,就算是張孝嵩也沒抓到對方半點把柄。
對此結果,姚崇也不失望,畢竟他現在還是紫微令,張說就算在海州蹦躂得再歡實,陛下也沒有把他召回長安任職的意思。
反倒是那個薛大壯……這已經是不知道多少次姚崇在李隆基的口中聽到這個名字了,警覺的他立刻嗅出了些味道。
這位“橋東薛三”的分量在陛下心中不斷加重,說不定某一日便會成了新的心頭好。
對於相位姚崇看的很明白,君臣之間與男女並無差別,喜新厭舊更是他們這位帝王的習慣。就像他之前取代張說,遲早有一天,也會有新人對他取而代之。差別只是他主動推薦繼任的人選,還是被動接受帝王的調配。
比起後者當然是前者對他更有利,所以他一直在朝中有意培養一批成手,甚至不惜為了給自己看重的安西軍器監鋪路,大發善心仿照張說被貶謫去海州的奏摺,沒給從九品主醢薛大壯規定到崗的具體時限,只說明年元月前赴任。
這樣一來,張孝嵩足有大半年的時間來籌備安西軍器監。等一切都準備就緒,後到任的薛大壯就算想要插手軍務,估計也沒有太大發揮的空間,張孝嵩足以壓制他。
碌碌無為的兩年過去,這位薛主醢再沒有出頭的機會,只能挑著行李回去海州鄉下,繼續做一個小小的醬園子主管了。
姚崇想的美好,只是他並不知道,他十分看好的張孝嵩張禦史已經成了748的頭號腦殘粉,收到赴任磧西的公文後還特地來跟748道別,約定兩人在龜茲城再相見。
“薛先生您放心,等我到達磧西我便開始興建冶鋼爐,全部按照您的圖紙造,我親自督工,保證不會有任何差池!”
“在這段時間,勞煩您和殿下補完強□□,我在磧西等著您的好訊息!”
張孝嵩激動地捏緊了748送他的高爐設計圖,只覺得手中捏著大唐邊軍的希望。
這得是多麼寬闊的胸襟、多麼無私的品性、多麼真誠的信任,才能讓薛先生放心把畢生所學都交給他,而他必然不負重託!
張孝嵩是流著眼淚走的,一邊走一邊哭也沒影響他偉丈夫的形象,橋東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都還贊他是真性情。
大壯已經麻了,現在完全不關心張孝嵩都腦補了啥,只想著他統爹準備啥時候送他昇天。
“不著急,現在可以先學起來,秋收以後才出發。”
748滿意地看著手中剛剛送到的吏部轉任文書,給遠在京城的高力士點了哥贊。
很好,這禮不白送,高將軍這人,他是真辦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