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來的時候,階梯教室已經基本完成清場,閒雜人等已經全部清理出去。
現在,制高點和主要門戶,已經有錦衣衛看守,防止出現意外。
陪同泰昌檢視的,除了方書安和宋應星這兩個設計師,也就是徐光啟。幾人都是懂技術和原理,便於現場解釋。
大階梯教室的挑高也很高,因為要求無柱設計,沒有設計成平頂,設計了一個大大的尖頂。
雖然尖頂很大程度上沒有什麼用,但是方便實現理學支撐。
以現有的材料,要求無柱並且平頂的話,技術還達不到。
雖然進門並沒有三大殿高,但是泰昌已經被震撼了。
將近十丈高的尖頂,沒有一個柱子!
十餘丈的方圓,那空曠的感覺,誰看見不吃驚?
尤其是頂棚上錯落有致的玻璃,將陽光灑向地面,透亮的感覺可比三大殿明亮多。
這是繼暖棚之後,泰昌又一次見到透亮的建築。
“書安,你來給朕解釋解釋,為何要用水泥?”
方書安看看徐光啟和宋應星,既然皇帝點名問他,也只有上去了,想給宋應星的機會並沒有。“陛下混凝土的好處便是,乾的塊,硬度高,耐火性好。若是採用水泥澆築,第一天施工完畢,五日之後,便能達到設計的硬度的八成,此時便能進行後續的工作。
水泥一次澆築成型,短時間內即可進行,無需像是木料一樣,一點點的刻畫榫卯,也無需像是石料一樣,還要一點點琢磨石料。另外就是,取材便宜,現在大明已經實現水泥鋼筋以及石灰的大批次加工,短時間能即可彙集大量的原料,而無需動用金絲楠木等貴重木材。保守估計,造價是金絲楠木成本的一成到兩成。”
一成到兩成?
饒是泰昌有所準備,也是深深的被成本嚇到。
能降低到一成,即便是七八百萬兩,也僅僅需要七八十萬兩就能完成!
實際上,就這還是方書安將一些區域性採用高階裝潢的費用計算在內。
比如說黃花梨或者金絲楠的一些細節裝飾。
如果僅僅是鋼混主體,甚至不需要那麼多銀錢。
水泥的產能和造價,大大降低,就算是鋼筋的價格,也降低到原來的一兩成,大工業化的優勢太明顯了。
當然,因為鋼混結構的鋼筋,並不需要他們的高素質鋼,只需要比鍊鐵強一點即可,那樣的鍊鋼成本,比原來降低太多太多。
金絲楠木可不一樣,一根就要成千上萬兩!
兩者比較,價格相差的讓人無法直視。
泰昌已經深深的被低成本的優勢所吸引!
隨後,其他的細節參觀,對於皇帝來說,也就是錦上添花,更加深入的瞭解鋼混結構特點。
方書安看的出來,在說到價格的時候,泰昌已經動心了,那個眼神,瞞不過他。
一直到離開,皇帝的眼神都離不來那個尖頂。
碩大的尖頂,意味著他們能在上邊建造複雜的形狀,對於斗拱飛簷來說,都不是問題。
剛開始,人們都覺得,有柱子的大殿,才能稱得上大殿。現在他意識到,有柱子說明技術差,沒有柱子才說明技術的高超。
支撐越少,技術越難。
回到宮殿以後,泰昌仍舊還是心不在焉。
八百萬兩和八十萬兩,哪怕是一百六十萬兩,差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