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老師湊成的樂隊上臺後,主唱梁振老師回頭看了一眼自己這個樂隊,然後才回過神,整了整話筒道:
“我覺得,我們這個‘湊數樂隊’應該改名為‘生化環材樂隊’更合適……”
觀眾們一聽,仔細一琢磨,好麼,還真是,生物、化學、環境、材料,傳說中的四大天坑專業,都湊齊了!
當然,對於齋小果來說,天坑專業怎麼會是天坑呢?
就比如那個新能源材料學,簡直不要太重要、太有實際用處了好嗎?否則他也不會新學期就把這幾個專業門類給補齊。
只能這麼說,對於其他大多數人或組織來說,這四個專業只是聽上去高大上而已,實際上,起碼暫時沒有那麼大用處而已,
最多因為要競爭未來產業上游,不得不在本就佔比gdp非常少的科研投入中拿出點錢,美其名曰投資未來。
可到了齋小果這兒就不一樣了,他是真需要這些人啊!
說回梁振老師,調侃完他們這個生化環材人構成的樂隊組合後,又說:
“上來之前,學校還交給我個任務,讓我幫著做一下招生宣傳……”
聽到招生,很多看直播的觀眾們心中浮現出一句話,
怎麼又來了?你們聯大怎麼天天招生?
其實,除了預科班的6千人以外,高考後報志願統招錄取渠道,聯大還準備再錄取6千人!
即便如此,算上原來不到6千的在校生們,加起來也才1萬8千人而已……
才?都1萬8千人了,還而已?難道不是已經很多了嗎?
大夏的頂級大學一年也才招兩三千人而已,你們聯大這麼擴招是要瘋嗎?
然而,對於齋小果來說,人多不多,主要看想幹什麼……
比如他想搞個航天,全產業鏈沒幾十萬人那是支撐不起來的……
哪怕按照分工算,刻意把這幾十萬勞動者分成大部分是產業鏈中各個工廠裡的普通技術工人,也就是傳說中“學的是造航母,乾的是擰螺絲”這些工作的大多數,以及少數做高階科研、攻克難題的少數人,
相當於構成人體大部分軀幹的人,以及相當於人體大腦部分的人,
然後自己只專注於大腦部分,
可那也得好幾萬甚至十幾萬人啊!
齋小果又不能把全大夏與航天產業相關的人全都挖到自己這裡,所以只能自己挖一部分,然後招生再培養一部分。
而這,還只是隨便舉個例子的單單一個產業而已,他還有太多想要乾的事,所以要用人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啊!
齋小果都不明白,為何別的地方總嫌人多崗位少……
於是,聯大在預科班招滿6千人後,高考統招還要再招6千人!
梁振老師說完之後,大部分不是學生的人們只是當個熱鬧看,覺得聯大招生計劃很是出挑,
但對於很多學生群體來說,比如黃藝丹的閨蜜李竹倩、宋馨寧她們,絕對是聽到了一個利好訊息!
而且,齋小果讓梁振老師這樣顏值氣質大長腿線上的人來做宣傳,似的很多曾經身處飯圈中的學生群體們都提前動了考聯大或者金聯大校企的心思!
別看總有人說一些看不上飯圈的話,但其實每一代人在青春年少階段都或多或少有過這種傾向,
因為生活中除了看書做題或打工等循規蹈矩的成分以外,並沒有其他更多豐富多彩的事物,於是就很容易喜歡上一些看上去很棒、很容易讓人憧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