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說到錢,除了中樞直接給撥款發錢的個別大學以外,很多都是要靠地方財政支援的。
齋小果出現之前,兩所大學,包括北一理工這些本市其他大學在內,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少留在邊河市本地,
這說的還只是學生,老師也不一定能留住……
等那些老一輩院士大佬百年之後,估計兩所學校就再難有足夠資源繼續堆砌出、或聘請到如此數量質量的新一代院士級別牛人大佬了……
他們幾所大學也很急,想了各種辦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也有不急的,畢竟這種衰落過程是個溫水煮青蛙的緩釋過程,躺平的話,過程也不會很激烈,只是被慢慢遺忘而已……
直到徹底完蛋後,某一天無意中被圍觀者發現屍體,會被噴一噴一手好牌怎被打得如此之爛……
在大夏,國與國之前的“定提問”、“這國怎”逐漸不再流行,但地區與地區之間卻越來越流行!
因為人都是隻看結果不講邏輯的,
結果是國與國之間差距在變小,“這國怎”就會變少;
結果是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距在變大,“這地怎”就會變多……
人們根據結果決定論、結果導向主義,輕易就能得出自己喜歡的結論……
然而,兩所兄弟大學無論是發揮主觀能動性還是乾脆躺平,總之沒錢沒產業,人才也不願意留下,根本沒法從負迴圈中走出來。
最後真正著急的院校甚至都被逼著親自下場,跑去有錢的地方建分校,逐漸轉移師資力量和生源……
直到齋小果出現,跑大夏外面吸了兩次血,然後在邊河市一通兇猛折騰過後,邊河市在經濟和財政上都跟吃了十全大補丸似的……
兩所兄弟院校的學生很多還沒畢業,就被招進江北的聯大產業園實習,
福利待遇因為沒有被拿走勞動剩餘,不僅高於本地平均水平,甚至高於一線城市同行業同崗位,
相反,邊河市的消費水平卻更低,生存空間、自然環境、閒暇時間更多,
以至於外地企業再來校招,都沒人願意去了……
學生們的口頭禪經常是:
“什麼?轉正後還沒我現在實習工資高?!”
“什麼?男生優先,要吃苦耐勞,適應日常加班?一個月只休息4天?”
……
學生們的驚歎,把千里迢迢跑過來校招的企業弄得一愣一愣的,
臥槽,你們都是大爺嗎?
話說去年校招還沒這樣呢,聯大這不坑人嗎?
……
未完待續……
喜歡成功果實摘取系統請大家收藏:()成功果實摘取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