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還沒看過電影的網友們在看到這位老影評人給出的評價後,真沒想到他老人家竟然會給出這麼高的肯定!
這些年來,這位老師給出的絕大多數評價可都不怎麼樣,
無論是花多少錢拍出來的都沒有例外……
其中,寥寥無幾的好評,也不過是及格偏上而已,後半段還會幫著指出問題所在……
可如今這位老師竟然給《歸燕》如此高的評價,還沒看過的網友們表示,難道電影真的很好看?!
網路上,除了專業影評人以外,還有其他非正規軍網友們幫著打助攻。
因為《歸燕》實在是感動、震撼了太多人,所以口碑發酵已經不止停留在去影視評分網站上打分、留言,而是全網都充滿了沒收錢就自發地為《歸燕》打ca的自來水小水軍們!
不光線上,線下也是如此……
就說黃藝丹她們吧,還沒等到第二天上學呢,剛回了家,腫著的眼圈還沒消下去,就跟家長申請使用手機,玩了命的跟班裡同學安利,說一定要去看《歸燕》!
去不了電影院,事後也可以在網路平臺上觀看,總之千萬不要錯過!
否則就等於錯過了一次體驗平凡而又非凡人生的機會……
網路上,比較貼地氣的評價卻是來自於黃藝丹父母這代已經步入中年的人群,
他們表示:
即便刨除男女主的感情線,單單說二人的人生經歷,就讓人生已經走過一半的他們非常感慨。
他們就是跟著大夏的社會整體發展,隨著工業化城市化,一路辛辛苦苦的讀書升學,或者出來打工賺錢,
都是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
腳上穿的鞋子從膠鞋到運動鞋,
坐的火車從人擠人的悶罐火車到高鐵動車,
從老家的紅磚瓦房到後來的居民樓;
還有那記憶中已經遠去的蜻蜓、蟬鳴、燕子巢,彈弓、汽水、土操場,彷彿又回到了眼前。
《歸燕》不僅通吃了黃藝丹和她父母這兩代人,甚至連老一輩都沒有放過……
大夏的老年人並不是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主力,這部分去看了《歸燕》的老年人大多來自於一起跳廣場舞那波人,包括退了休之後,平時還一起起學個書法、板畫什麼的人群,
這些老人有的是自己組織的觀影活動,
有的是因為家裡孩子雙職工,上班忙,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孫子、孫女去了電影院。
老人有時候想孩子似的,他們被電影感動得不要不要的,覺得這片子好,然後就組織起自己的老朋友、老姐妹一起去看。
比起觀影,這些老一輩們在後續影評方面的聲音就小了很多,
畢竟他們中大部分人打字很慢,
不過其中還是有一部分跟年輕人一樣手機app玩得很溜、上網購物不差的老年人,一般年輕時候就是知識分子,比如當老師、大學教授、醫生什麼的,
他們對電影的評價,就又換了一個角度……
這一代人,小時候經歷過大夏十分貧弱的時代,甚至還經歷過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