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教與學的手工業生產力水平,必然帶來封建等級制,把人分成等三六九等,
而這其實是不符合物質意識辯證法的,因為物質環境塑造人的意識是主要矛盾。
只因為手工業生產出來的教育資源不夠,所以只能讓人分等級,再根據不同等級配置教育資源,
於是教育資源不行的後幾等人,就變成了齋小果來聯大之前,那幫學生們的樣子……
先不提公平性問題,單單這種只能靠師傅和學徒間,口傳心授的模式,就總是讓齋小果想起上一世大劉寫的那本《鄉村教師》……
他被書中那位主角老師感動得痛哭流涕,然而,他比別人更多的感觸則是:
如此努力的老師和學生,以及整個文明,卻差點就被人家更高層次的文明隨隨便便就給輕易抹掉了啊……
對方是靠類似記憶傳承的方式傳承本文明知識經驗的,以至於他們會驚歎於一個沒有這種傳承方式的文明,竟然靠著一種叫做老師的專門職業,來一代代傳承知識經驗,
每一個人出生時,腦子裡都是一片空白,哪怕努力一生,成為傑出科學家,可去世後,下一代新人也要從零開始重新培養……
而且,隨著整個文明的知識經驗越積越多,人的生命卻只有3萬多天,
即便花費前1萬多天生命最蓬勃的時間來學習,也根本學不完,只能進行專業無限細分,爭取在極細微的領域內能學到頭,並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有所突破……
然而,即便這種方式依然推進人類社會的進步,但它的限制過大,會在到達一個閾值後因為無法突破就此結束!
比如人的壽命從3萬天,努力提高到4萬天,
而且人也能學習一輩子,永不鬆懈,可以學他個3萬9千天,
然而,因為研究不出傳承知識經驗的機器,無法突破這個手工業傳承模式,所以無法繼續提高人類壽命,也無法繼續爬科技樹,反而更不可能研究出傳承知識經驗的機器,陷入死迴圈……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科技水平還是可以繼續不斷進步的,但他總在接近一個無法突破的極限,
就像數學中的極限問題一樣,一條曲線雖然可以無限接近座標軸,並沒有原地不前,是一直在進步的,但進步卻越來越微乎其微,永遠也到達不了極限座標軸……
這也像跑百米,雖然可以在9秒的數量及上不斷突破記錄,但也始終是9秒多……
經過計算,關鍵變數是雙腳接觸地面時間,人體不經過特殊改造的情況下,最終極限將停留在約7.2秒的位置,永遠無法突破……
如果從破紀錄的曲線角度看,它的確是在不斷進步的,
然而從極限座標軸的角度去看這條進步曲線,即便很殘酷的忽略掉玩命訓練卻沒有破紀錄的陪跑者們,只考慮那些破了紀錄的成功者,這些為了爭取那無限細分微弱秒數而瘋狂內卷訓練中的倖存者,卻也永遠追不上自己這個極限座標軸……
樂觀主義者認為,不存在這種瓶頸、閾值,然而,人類算力並沒有那麼強大……
曾經高考有一道因為做差還是做比引起爭議的題目,考的是圍棋的下法和宇宙中原子總數哪個多,
一個19乘19的棋盤,以目前的算力都不能窮盡演算法,人工智慧也只是靠著目前的智慧學習,學了超越人類的盤數,靠著目前的最優解贏了人類,並不是它真的窮盡瞭解法。
不要說稍微再把棋盤多加上幾行幾列,或者把棋盤從平面的二維變成立體的三維棋盤,哪怕只是多加幾個變數,對算力的要求也是指數的指數級在增加……
這還是不出任何意外,可以無限努力接近極限的美好情況,
一旦出現意外,只要文明有一代斷了傳承,比如發生個滅世災難、戰爭什麼的,
那倖存下來的少數人,很可能都要退回到農耕甚至更原始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