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給人家代工,服設專業的學生就有人提醒齋小果,說人家有了咱的模型,隨便一個小廠都能山寨,可以直接拋開聯合大學,然後自己私下批次出貨……
有南五郡當地的生源直言,他們那兒的生意人更厲害的地方在於:
銷售渠道遍佈全國各個城市,甚至海外!人家自己就能直接鋪貨出去,比起他們大學這邊,何止是比較優勢,簡直是絕對優勢……
所以聯合大學的校企最多隻能賺個第一批,也就是首發的小錢,後續人家就直接“拜拜了您內”……
齋小果想起之前,珠寶設計專業的學生也說過他們那行也經常被抄襲,甚至有小設計師的設計被那種全國連鎖的大珠寶品牌,改都不改地直接擺上櫃檯,然後生生把沒名氣的原創者給反過來搞成抄襲者的騷操作……
回憶起上一世,外國弄出來的洞洞鞋,不是也交給自己國家來代工?人家怎麼就不怕呢?
仔細一思考,要麼產品能技術壟斷,只有自己有,比如高階通用型晶片,
要麼就得樹立自己的品牌才行!
上一世洞洞鞋也不難造,同樣有很多山寨貨,但它的本家還是靠品牌效應和每年甚至每季度不斷推陳出新的新設計站的很穩。
技術含量更高些的運動鞋也是如此,遙想上一世,大牌運動鞋的代工廠到了後期也能自己出貨,就連最本質上的材料和工藝也都能做到完全相同……
再加上外國品牌很多時候智商稅過高,大家不願意交了之後,自家的各種民族品牌、國潮也就蜂擁而起……
由此看來,其實就是不同階段有著不同階段的歷史任務而已。
既然如此,眼前齋小果的任務就是要把聯合大學的洞洞鞋,打造成一個品牌,
但他不會像老外那樣為了維持自己的高福利,在其他國家收那麼高的品牌智商稅,那其實是在給自己買上吊繩……
他既要推廣品牌,又要讓普通大眾都能穿得起,不至於太貴。
至於有錢人喜歡多花錢與其他人區別開,這也沒關係,可以用限量款滿足人家的需求。
事實上,昂貴的奢侈品從有錢人身上多收錢,操作得當,是有利於社會整體福利上升的,
比如國家受了奢侈品稅,再花到沒一個人身上,成了一種財富再分配的手段。
同理,奢侈品公司也可以用奢侈品賺來的錢推廣自家的大眾品牌,讓更多人享受到好的商品服務。
只不過很多時候卻不是這種操作,而是反向操作……
也就是有錢人琢麼出個小東西,去收割底層普通人口袋裡的錢,然後肥了自己,那就很噁心了……
比如維生素c就是一種很便宜的東西,幾塊錢上百片那種,
可就是有人說自己的維c是從星球對面的某種很昂貴的水果中面提取出來的維c,然後當成保健品賣給普通人收智商稅……
你跟他說化學式都一樣,他跟你扯藥片的輔料不同……
就算是真的,那您到底是賣輔料呢,還是賣維c?
重要的是,開藥廠的能是窮人嗎?這就是反向操作了……
包括很多超跑豪車品牌也是不賺錢的,賺錢的時候通常都是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龐大市場為其買單才行,
等到最後實在養不下去了,還是隻能賣身給其他生產普通家用車的車企,然後靠著大眾都能買得起的車子走量賺來的錢,去養活這些高階品牌……
齋小果這個憨批打算讓品牌迴歸本質,而不是反向收割!他認為那樣幹,短期看或許還行,到頭了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畢竟,工業化的本質就是讓大家都能用上,而不是都用不上……
這其中誕生的奢侈品牌,只能服務於小眾,於是在刨除有外部大市場支撐,或者貧富差距巨大有錢人玩命買的前提下,是不如大家都能消費得起的大眾路線品牌更賺錢的,甚至會很難生存。
簡化一個小模型,
如果有100個人,不考慮蛋糕整體做大的情況下,只存在1個人拿其餘99個人的剩餘,成為能消費奢侈品的有錢人的情況,而不存在反過來,99個人透過極端剝削那1個人,從而讓自己這多數人都變成有錢人的情況……
這也是大家最終只能依靠自己這些多數人,靠自己的雙手來改變自己生活環境的底層原理,
咱大夥兒靠不著、也靠不了那少數人,底層原理他就不允許啊!
所以才有種說法,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只存在從民眾中脫穎而出的厲害人物,帶領著大家走對路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