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稍微打磨了一下,又觀察了淨度、色度等質量,品質完全沒問題!
主要是因為製造方式是把碳原子氣化,然後按照金剛石的晶格結構進行排列沉積,
這跟那種用石墨加入催化劑,然後多個面進行高壓擠壓不同,那種方式因為不會出現完全反應,據說最後還要切掉摻有其他雜質的部分,剩下的才能用,
而這種氣化沉積法則純淨無比!所以淨度和色度都不用擔心,甚至最高階別的天然鑽石都比不上它!
不過,這種方式的生產成本也不低,目前實驗室的製造成本,平均到單位克拉,差不多是天然鑽石的十分之一,
當然,現實中不能這麼算,因為壟斷定價、洗腦炒作和綁架產業鏈等原因,天然鑽石被炒得價格並不和重量成線性關係,很多時候被炒成了指數關係……
況且,面前這顆巨型鑽石還沒考慮量產後的成本下降因素。
僅說目前,中原工業在實驗室中造這麼一顆百克拉左右的人造鑽石,可變成本在200萬元,
也就是2萬元一克拉。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說的只是可變成本,比如把碳元素物質打散成碳原子所用的電費等,完全沒有計算之前的科研投入,包括那些儀器等固定成本分攤!
另外,同樣也沒有計算全球除了這裡以外,僅德意志一所大學制造出過上百克拉鑽石這種技術寡頭壟斷性的溢價定價權!
如果都算上的話,那這枚百克拉鑽石,可以賣到1千萬以上,還是綠紙標價!!!
也就是10萬綠紙一克拉的價格!
這就跟低克拉數人造鑽石沒法比了,
低克拉數人造鑽石,因為早就實現成熟的工業化量產,甚至可以把總成本控制壓縮到每克拉幾千元,相當於天然鑽石几分之一到十幾分之一的價格……
也就是說,目前,1顆100克拉的巨型人造鑽石,價格遠高於100顆1克拉的人造鑽石。
中原工業這邊,最開始聽幾個遠道而來的聯大學生說,他們至少需要50100克拉的鑽石,人家根本就沒當真……
真要造出來,光各種儀器的折舊就要損失多少錢呢?
直到齋小果這邊給打款5千萬作為樣品以及後續合作專案的定金,人家才當了真,捨得用實驗室的一整套儀器,或者說嬌貴的非量產化生產線,給生產出了一枚樣品……
這枚103克拉的巨型人造鑽石,中原工業把全部成本都折算進去之後,給出了500萬夏元的成本價,
但是,他們還說,如果考慮到後續製造出生產線,實現量產,那麼這個價格最終可以繼續壓縮10倍以上!
要不怎麼說,大夏國的白菜價量產貨是世界發達國家技術壟斷超額利潤的粉碎機呢!
德意志那邊有這技術,也不可能往幾千萬綠紙賣了……
未完待續……
作者的話:
“感謝‘邪眼’和‘鑽一原楠楠’同學的推薦票支援,謝謝!”
喜歡成功果實摘取系統請大家收藏:()成功果實摘取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