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小果問系統:
“我要是摘了熱帶魚的水下呼吸技能,會不會長出魚鰓,成為變異人,讓人家抓去?”
系統答道:
“宿主已經多次摘取成功果實,應該明白成功果實的表現形式從來都不是照搬。
宿主之前的舊電動車變新,外表並沒有成為跟那輛被摘取的電動車一樣,而是它自己嶄新時的樣貌。
包括摘取別人的財富、肉體力量等,在宿主身上的表現形式也與原來不同,變成了適合自己的形式。
除非宿主喜歡,否則摘取水下呼吸技能後,並不是一定要出現魚鰓,然後像魚一樣不停讓水流過鰓部,再從中吸收溶解氧,完全可以把這個功能加到宿主本來的呼吸器官上,
比如讓水像空氣一樣流入肺部,然後肺部像從空氣中吸收氧氣一樣從水中吸取溶解氧,
這樣就不需要像魚一樣在身上開口,不停讓水流過。”
齋小果這才放下心,對系統說:
“摘取吧!”
當進度條完成,齋小果看了一眼周圍,
除了胡磊在邊上拍海底影片,別的學員都在十幾米開外。
他試著不再用嘴裡咬的呼吸器呼吸,然後假裝調整了一下面罩,其實是為了把潛水鏡下方,包裹鼻子的矽膠套掀開一個縫隙,好讓海水進入。
他試著用鼻子呼吸海水,發現除了最初本能上的抗拒以外,當海水進入他被改造過的鼻腔、氣管和肺部後,想象中的嗆水反射並沒有出現。
齋小果感覺,自己呼吸海水跟呼吸空氣的唯一區別是海水比空氣密度更大,或者說更為粘稠,所以呼吸起來沒有呼吸空氣那麼順暢,像戴了層口罩一樣,要稍微更用力些吸水和呼水。
考慮到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遠不如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顯然,現在他在水中吸收溶解氧的能力要比在空氣中獲取氧的能力更強。
想想看,如果不是擁有這樣的能力,那無論是鰓部小、身體也小的熱帶觀賞魚,還是類似鯊魚、鯨鯊一類鰓部更大、體型也更大的魚類,都無法在水中獲得足夠的氧來支撐他們在海中生存和運動捕食了。
他嘗試呼吸了一陣海水,發現自己真的已經具備了水中呼吸能力後,就重新恢復成用口中的呼吸器呼吸,利用壓縮空氣瓶裡的空氣把海水排出了肺部。
一般來說,一個壓縮空氣瓶,給一個耗氧量比常人跟多的大漢使用,差不多能用20分鐘左右,而像齋小果他們這些普通業餘選手,能用的時間可以更長些,
不過他們在淺海觀光的珊瑚礁區只潛了不到20分鐘,就在教練的手勢下一起浮出水面。
這並不是因為潛水專案淺嘗輒止,到此結束,相反,齋小果他們這群人交的錢多,後續還有vip體驗專案,在此處的潛水只是讓學員們在培訓後初常一下潛水的滋味,順便拍拍照、發發朋友圈而已。
上了船,一船人又被拉到另一處潛水點,換上新的壓縮空氣瓶,開始了vip體驗專案。
這裡同樣是離岸不遠的淺海,不過缺少了五顏六色的海底風景,卻多了很多長在海底岩石和珊瑚礁上的珍珠貝。
原來下一個遊樂專案是讓遊客們體驗自己潛水採珍珠!
這些工業化不行的國家,為了用旅遊業來支撐國家經濟,已經絞盡腦汁……
最初,幾十年前,馬勒彼拉著前殖民者過來投資蓋酒店,然後靠遊客們吃點椰子和龍蝦、買點旅遊紀念品,賺第一產業和手工業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