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靜齋的鎮派武學是四大奇書中的《慈航劍典》,全卷分十三章,以「靜」、「守」、「虛」、「無」為主。以「氣主靈神心」五大要訣為綱領,分別是「劍氣長江」、「劍主天地」、「劍靈寰宇」、「劍神無我」、「劍心通明」。
師妃暄是慈航靜齋創派以來最傑出的弟子,未入江湖時便已超越其師梵清惠,接近劍術層次的「劍心通明」,在江湖上一番歷練,又與徐子陵一番情感上的糾纏,此時已然步入「劍心通明」的層次,躋身宗師之列。
不攻雖然她已經成就了「劍心通明」,圓融無礙,但是卻始終無法臻至更高境界,那是因為她還沒有徹底領悟這一層次的境界變化。
「劍心通明」說白了就是“看穿”兩字,在劍術上不但可看破敵人的虛實和劍心,更能看破自己,無有遺漏,圓通自在;而在修行上,則是看破生命和所有事物的假象,直抵佛家所謂的“真如”。
只可惜當初創這門功夫的地尼創立《慈航劍典》的時候也才是剛入「劍心通明」的層次,後面縱使有所突破,開創了「撒手法」以及更上一層的「死關」,她的境界也只在大宗師左右徘徊,還沒來及的詳細闡述其中境界變化就直接做了「死關」,光是依靠劍典修煉的師妃暄又怎麼可能徹底領悟「劍心通明」的精髓呢!
原本以師妃暄的天資,就算能弄明白其中的精髓,做到更上一層樓,也需要數年乃是十數年不可。
不過傅採林的存在,卻讓她有了在短時間內更進一步的捷徑。
傅採林的弈劍術“以人弈劍,以劍弈敵”,雖然與《慈航劍典》的「劍心通明」不同,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並且境界還在地尼之上,在與李師道爭鬥的過程中,將這一層境界演繹的完美無瑕,師妃暄如果能按照寧道奇所說領會其中精髓,就有可能即便不去坐「死關」,也能突破到大宗師境界。
同理,觀戰的梵清惠也有這個機會。
躍馬橋四周觀戰的武林群豪各有所得,但收穫最大的,還是自身武功卓越,或者天資聰穎的天之驕子。
別人不去細說,原著的兩大主角絕對是收穫最大的人群中的兩個。
寇仲的刀法是經過宋缺手把手教出來的,先天不利的基礎也被李師道的藥草彌補上,加上長生訣賦予他無上的靈性,讓他在短短時間之中就達到了別人一輩子成就不了的宗師之境,如今觀看兩位大宗師之戰,便如同在迷霧中看到了前路,只等根基夯實就能躋身大宗師之列。
徐子陵的天賦比之寇仲更強,加之性子淡泊,武學造詣也是一日千里,雖然少了原著中雜七雜八的其他功夫,但經由傅君婥教導的奕劍之道卻更加專一凝練,如今見到傅採林全力施為,奕劍之道頓時突飛猛進,竟是比師妃暄和寇仲等人還要領悟的更多,得到的更多,在通往大宗師的道路上領先了同輩。
不提其他人收穫如何,單說戰鬥中的兩人。
傅採林精於“奕劍術”,在此道中的成就自然不會比不上剛剛學會的李師道,剛開始還能佔據主動地位,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李師道對於“奕劍術”的造詣突飛猛進,竟是在短時間與他勢均力敵,不相伯仲,這就加重了他的負擔。
“奕劍術”說來神奇,實質上就是透過高明的心裡以及靈覺觀察,在腦內模擬對方未出的招數,進而加以封鎖。換而言之,這種劍術除了要依仗劍者的劍術修為和高明眼力靈覺,更依賴的則是測算的精神力。
傅採林老而彌堅,憑藉過往的積累能夠做到不落下風的推演,而李師道則是憑藉著修煉《御盡萬法根源智經》帶來的超然靈覺和無上武學智慧加以運用“奕劍術”,不但在短時間內將其掌握精通,更隱隱然有了超越的勢頭,予傅採林如山壓力。
一邊維持局勢,傅採林一邊暗暗苦笑:“這是何等的妖孽啊!我精研數十年的奕劍術就這麼被人在短時間內學走並且趕上了!”
他此時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棄戰認輸,畢竟他現在在各方面都及不上對方,勝敗早已分明。然而與李家簽訂的合約卻如同鎖鏈般牢牢地鎖著他,如果就此棄戰,那他代表高麗和李家簽署的協議就會作廢。
“罷了!豁出去我這身老命,總也得取得一些成果!”傅採林目光陡的變為堅定,奕劍不再進攻,專心放在防禦上面。
“奕劍術”是天下第一的防守之劍,他如今全力防禦,頓時就將主導權讓給李師道,介於後發制人與先發制人之間模稜兩可的劍術傾力展開,點點青光如星辰綻放光芒,將三尺空間防禦的固若金湯。
“嗯!?”
李師道稍稍有點疑惑,轉念一想,便已猜到了傅採林的打算。
李家讓傅採林第一個出戰,無非抱著能殺就殺不能殺就消耗他體力和真氣的打算,畢竟人家的高手眾多,李師道再強也只是一個人類,真氣和體力有限,有傅採林這個大宗師在,李師道就算能勝也消耗甚大,勢必被後面的一眾高手擊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原來你們打的是這個注意。”
李師道瞥了一眼福聚樓上觀戰的人,的確,這種做法是對付他最佳的辦法,就算他的真氣恢復速度極快,體力和精神也終究有限,劇戰之下,勢必會敗在宵小之手。
“那就……速戰速決吧!”
猛然一笑,李師道真氣盡展,仍是樸實無奇的一刀,內有蘊含劈山開嶽之力,外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刀招,大巧若拙,堂堂正正的劈出,這一刀逆轉使用傅採林的“奕劍術”,封死了對方所有破招的路線,只能招架,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