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沒料到趙亮居然會提出這樣一個思路,頓時不禁感覺有些意外,好奇問道:“嘶,愛卿說從道家玄門上找辦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趙亮一邊回憶著他小舅勞志奎在潘家園忽悠人時的套路,一邊對李淵說道:“陛下,世間萬物,唯陰陽耳。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再輪轉不息,進而化生萬物以降。陰陽離合,又暗伏五行相生相剋之法,因此陰陽五行,是為天下執行的基本規律,稱之為——道!”
“道者,包羅永珍、迴圈不爽,天地間的一切事物都無法脫離道的本源和指引。我們常說,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行事只有符合道義,才能亨通順利。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李淵聽得連連點頭,完全挑不出趙亮話裡的毛病,但是他也仍舊不明白這到底跟兒子們打架鬧矛盾有什麼關係,於是不得不抱著“咱也聽不懂,咱也不敢問”的虛心態度,繼續聽趙亮忽悠。
“道家玄門的諸般奇妙法術,對應人間的繁雜紛擾,各有破解之道,”趙亮搖頭晃腦的說著:“其中最為靈驗有效的一個,就是風水堪輿之術了。陛下可知,堪者,天道也;輿者,地道也。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以天地之道,應乎人間之域,合則諸事順遂,離則人心背馳,不可不察也。”
李淵同意道:“嗯,愛卿所言甚是。朕記得當初讀《黃帝內經》時,書中也專門提到過——氣者,人之根本;宅者,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順之則亨,逆之則否。”
他頓了頓,問道:“你的意思是,太子、秦王和齊王,他們兄弟之所以不太和睦,是因為皇室風水出了問題?”
趙亮點點頭:“正是如此。”
“額……那,那究竟是祖先陵墓的緣故呢,還是皇宮禁苑的問題。”
“微臣之前已經專門勘察過了,麻煩出在陽宅,也就是我們所在的太極宮。”
李淵聞言一愣,旋即皺眉道:“太極宮何處有問題,請愛卿速速道來。”
趙亮心道:得啦,就等您老問這句話吶,看來魚要咬鉤了。
他偷偷一笑,不慌不忙的回答:“據臣觀察,宮城的幾座宮門尺寸不對,犯了堪輿刑煞,勾動地火衝撞東方甲木位,而五行之中,木又生火,因此導致火勢越來越兇猛,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堪輿刑煞?”李淵聽得一知半解、不明所以,虛心請教道:“愛卿,這刑煞指的是什麼呢?地火衝撞東方甲木位,又有何不妙之處?”
趙亮咳嗽了一下,沉聲道:“引火向木,終以燎原。這個刑煞局勢,極易引發兄弟相殘的災禍。請陛下想想,當初隋朝的時候,不也是……”
他的話還沒說完,李淵就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驚道:“沒錯沒錯!果真如此!”
隋朝開皇二十年十月,當時的大隋皇帝隋文帝楊堅,因受到兒子楊廣的矇蔽欺騙和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不斷勸說,下旨廢黜了太子楊勇的皇儲之位,改立晉王楊廣為皇太子,成為帝國新的皇位繼承人。
仁壽四年,隋文帝楊堅駕崩,太子楊廣繼位,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昏君隋煬帝。
這位新皇在登基之後,立刻假傳先帝楊堅的遺詔,逼迫哥哥楊勇自盡。
不僅如此,楊廣還誣陷親弟蜀王楊秀和幼弟漢王楊諒,說他們圖謀不軌,並派遣太尉楊素率領大軍討伐鎮壓,最終將戰敗投降的楊秀楊諒二人囚禁致死。
大業三年三月初四,楊廣誅殺侄兒長寧王楊儼,又把剩餘的侄兒安城王楊筠、安平王楊嶷、襄城王楊恪、高陽王楊該、建安王楊韶、潁川王楊煚貶到嶺南,並暗中派人在路上將他們全部處死。
論起親戚關係,李淵跟隋煬帝楊廣是表兄弟,而他那時又恰好在朝中擔任要職,所以對於隋朝皇室這段血腥而隱秘的歷史,自然並不陌生。聽完趙亮關於“刑煞風水局極易引發兄弟相殘”的說法,李淵心中咯噔一下,頓時聯想到,這座太極宮正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親自下令建造的,而他的兒孫們後來果然陷入到了手足相殘的境地之中,不由得立刻信了七八分。
李淵眉頭緊鎖,認真問道:“趙愛卿,太極宮這幾處宮門的風水煞局,可有什麼破解之法?”
“有倒是有,只不過……”趙亮假裝為難道:“要想破解宮門刑煞的風水局,就需要重新裝修改造宮門,這樣一來動靜太大,微臣擔心朝中會有人反對。”
“擔心個錘子!”李淵一拍龍案,怒道:“只要能破了那個刑煞風水局,化解皇子們爭鬥不休的厄運,別說是重新裝修改造,就算是把整個宮門全都拆了,朕也絲毫不待猶豫的!倘若朝中誰敢站出來多事嚼舌頭,就直接誅他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