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盛四歲的時候便被送往了尚書房,和他一起學習的小孩幾乎都比他大兩三歲,只有太傅的女兒季明心比他小。
季明心是個嬌氣包,總愛哭,長孫盛不太喜歡她。
但她是太傅的女兒,秉著尊師重道的美德,長孫盛便忍了她二分。
除此之外,季明心還總愛跟著他,太傅對此樂見其成,總說青梅竹馬的感情,最是美好。
長孫盛覺得很煩,央求著母后不願再去尚書房了,這樣一來,季明心就沒辦法纏著他了。
納蘭青梧摸著他的頭,笑著說會和他父皇提這件事,長孫盛當晚很高興,多吃了一碗飯。
但是第二日,宮女又早早喚了他起床,告訴他,陛下拒絕了他的要求。
長孫盛很生氣,整日都沒什麼心思學習,季太傅以為他生病了,便提早了半個時辰下學。
長孫盛跑回長康宮,正想投入母后的懷抱,離納蘭青梧很近的時候卻動彈不了了,這才發現原來父皇也在,將他拉了回來。
他又同長孫長寧說,不願去尚書房,長孫長寧沒說可不可以,只是叫他背四書五經,又問他一些奇怪的問題。
長孫盛四書五經背得流暢,但那些問題,總覺得很亂,腦子裡有很多種答案,卻都不太滿意。
四歲的長孫盛看見自己父皇無奈的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又一口氣,嘴裡還念著什麼,“吾兒不似吾與阿桐聰慧”“七年恐怕不成”之類的話。
但季太傅明明就誇讚他聰慧過人,孺子可教,外祖父也總誇他聰慧。
長孫盛最終還是沒能如願,日復一日的去尚書房,漸漸不吵著不去了。
長孫盛長到六歲的時候,尚書房又多了幾個學生,其中有個丫頭也姓季。
聽宮人們說那是太傅的私生女,今年剛接回來,到後來他才知道,那是太傅一個妹妹的女兒,不知道什麼原因,養在了季府,也改姓了季。
長孫盛以為季家的女兒都像季明心一樣,於是對她也很不喜歡,但那個季姓丫頭來到尚書房後,很少和人說話,對他這個太子也是視若無睹。
這樣正好,合了長孫盛的意,看她也沒有那麼礙眼了。
那個季姓丫頭只在尚書房待了一年便離開了,兒時的讀伴漸漸都走了,或者換人了,只有季明心還在。
長孫盛總和納蘭青梧吐槽季明心,問她為什麼大家都走了,季明心還在尚書房。
納蘭青梧想了想,告訴他,大概是因為她是太傅的女兒吧,想跟著自己的爹爹,就像他一樣,不也總愛跟著父皇嗎?
長孫盛接受了這個說法,但仍舊不喜歡季明心。
七歲的長孫盛已經很懂事了,跟著季太傅也學了很多東西,每次長孫長寧問他的問題都能答得上來,但長孫長寧總不滿意。
若比同齡人,阿盛確實已經出挑,但他要做的是一個帝王,這便遠遠不夠。
他禪位之後,自然不會多關注朝中的事,也不會干預阿盛如何治國。
但長孫長寧想著,他要帶阿桐遊山玩水,需要很多銀錢,也需要各地安穩,所以這江山得治理好才行。
長孫長寧花更多的時間去教導長孫盛,長孫盛很高興,覺得自己的父皇越來越看重自己,學得很認真。
長孫盛八歲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奏摺,在上面用硃砂批註的時候有些激動,字寫得沒有平常好。
比如那個準字,最後一筆有些飄,看得出來這個準字是猶猶豫豫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