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門很奇妙的學問。
說話能逗人樂,並逐漸演變成一種藝術形式,那更是大學問。
相聲最初就是講笑話,經過前輩們的不斷摸索和實驗,逐漸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規矩。
在很多外行眼裡,這套規則已經迂腐陳舊,不適合當下這個時代。
並且拿脫口秀來跟相聲作比較,認為脫口秀更加潮流。
但其實,脫口秀只能跟相聲四門功課“說、學、逗、唱”中的“逗”來比較,而且是“逗”的初級版。
最初相聲撂地,跟現在的脫口秀形式大差不差,圍繞家長裡短,調侃新聞時事,講笑話段子逗人為樂,而且也是單口的形式。
隨著內容逐步的增加,藝術形式的不斷豐滿,逐漸演成了“說學逗唱”。
說,能說繞口令、貫口、定場詩、鼠來寶。
學,能學各種地方戲曲、各種曲藝、流行歌曲、大小買賣的吆喝,口技,以及各省的方言,現如今甚至還出現了學各國語言的相聲。
逗,會說單口、對口能捧哏、能逗哏、能膩縫兒,會雙簧。
唱,則是會相聲本門兒的唱,太平歌詞和開場小唱。
除此之外,還有現已經不多見的白沙撒字、看杵門子等。
而脫口秀則是很討巧的一種語言技術,更講究如何跟觀眾頻繁且幽默的互動,這其中有不少心理學的成分,所以脫口秀往往會引起極大的爭議。
甚至一些脫口秀演員,只討好一部分特定群體,其餘群體則被拿來開嘲,所以討厭的會特別憎恨,喜歡的則特別捧場。
相聲就不同了,從誕生那天開始,就本著不得罪任何觀眾的原則,演員只拿同臺捧哏、後臺演員、圈中同行來砸掛。
而且有“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這一理論,一些曲藝前輩也會被砸掛。
但儘管如此,還是會被約束,導致現在德謙相聲社出現新規,拿曲藝前輩砸掛都不被允許了。
捨棄這一點,相聲還是能繁榮發展。
而脫口秀如果不允許吐槽跟自己沒關係的人,可說的東西就很少了。
臺上。
秦默雖然跟劉哲是叔侄,但適度的調侃是沒問題的。
“劉老師實在是誤會我了!您先冷靜,聽我把話說完,就問您一個事兒,平日生活裡,嬸兒是不是特別疼我?”
“昂!”
劉哲琢磨著,“是!”
“那天就是到您家裡串門兒,嬸兒一看我來了,笑容滿面的招呼我進來坐坐!”
“招呼你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