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做過統計。
老郭和餘大爺最顛覆時期,一場40分鐘的相聲,全場大笑了28次。
但就是這樣的場合,也有極個別觀眾,從頭到尾沒笑過一次。
所以說,喜劇這個東西,是最難苛求的。
同樣的段子,同樣的表演。
不可能完全照顧到每一個人。
對於演員來說。
臺下觀眾誰笑了,誰沒笑,誰低頭玩手機,誰跟旁邊人聊天,那是一眼就能看到。
跟上課的老師似得。
但這也侷限於特定場合。
比如小劇場,攏共就上百人,撐死了超不過200,有一個上廁所去的,就會吸引演員的注意力。
有些相聲演員拗不過彎兒。
看到有人不笑,就衝著他一個人演半天,目光就盯著他。
這樣反而徒增負擔,說出來的效果肯定好不了,再可樂的段子也會大打折扣。
秦默目前,還做不到老郭那樣,隨便嘮嘮嗑,都能讓觀眾笑個二十多次。
但也竭盡所能,把目光集中在被他逗樂的觀眾身上,這樣不容易走神。
所以,有些時候。
觀眾席有大批次的粉絲。
無論你說什麼他都笑。
無論做什麼表情,他都說你好帥。
這對演員來說,是一種助力,不僅增添信心,還能更好的完成演出。
因此,秦默從來都不覺得,粉絲多有什麼不對的!
能夠掌握粉絲群,不管是從什麼方面獲得,靠顏值還是靠才藝,那都是成功!
粉絲經濟不是這個時代獨有的產物。
也不是近幾年才形成的。
早八百年前戲劇班子就有了。
有錢的少爺、姨太太們喜歡聽,就往臺上扔真金白銀。
家底再厚實的,直接請到府上唱臺戲。
這跟現在大公司年會,請明星藝人到場表演,沒什麼區別。
作為藝人。
能做的只有更加精湛自己的技術水平。
保持良好的藝德,有健全的人品,才能更好的回饋觀眾。
……
現場舞臺。
秦默情緒投入,一臉憂傷:
“我的願望都沒實現,上學也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