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都點頭了,才聽出這不對勁兒來。
不禁攔住秦默質問道:“什麼叫冰糖先生啊?”
“複姓嘛!”
秦默一攤手說道,“複姓諸葛,複姓司馬,複姓歐陽,複姓冰糖!”
“哦……複姓冰糖!”
劉哲怎麼就那麼不信呢?
眼神質疑的瞅著秦默,不禁又問道:“大號叫什麼?”
“葫蘆!”
“冰糖葫蘆?”
劉哲快笑瘋了,“哎呦?是不是津門稱呼糖墩兒?啊?濟城叫酸枝兒?”
“我弄死你信不信?”
秦默蹙眉瞅著他,“你有病啊?稱呼我們老師的名諱能走小轍兒嗎?”
“那應該?”
“走大轍!”
“叫?”
“冰糖,嗯嗯~葫蘆!”
“冰糖葫蘆?”
劉哲笑了。
觀眾也笑了。
這有什麼區別嗎?
不還是同一個產物?
要說不同,也就秦默說的“小轍兒”和“大轍”的區別。
在北方語系中,某些字兒常帶兒化音,文學術語稱之為兒韻。
如:盆兒、門兒、花兒、糖墩兒、酸枝兒。
北方的曲藝文學中,有“十三道大轍”和“兩小轍兒”,細說起來比較負責,但籠統的說,不帶兒化音的就是大轍。
通常用小轍兒,都具有幽默、俏皮、風趣的特點。
“記住了嗎?”秦默問道。
“記住了!”
劉哲點點頭,“山楂串兒……啊,不是,冰糖葫蘆!”
說著,他還試探性的問秦默:“走大轍嗎?”
看到秦默表情不善,連忙笑道:“走大轍走大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