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已經脫離了大部分人對古風歌詞的認知。
既詩情畫意,又通俗易懂。
不像很多古風歌詞,故意搞那麼多生僻字和古代用詞,讓不知道的人完全摸不清到底在說什麼,顯得很高階。
而秦默的演唱更是娓娓道來,輕柔慢板。
和前面兩期演唱完全不同,聲音清澈空靈,如果不是音色的辨識度,很難讓大家相信,這也是他唱出來的。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
臺下觀眾已經徹底沉醉其中。
配合上那古色古香的藝術字型,以及藍青花的花紋不斷勾勒出引人想象的畫面,讓觀眾集體被帶入到了情景之中。
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
秦默的唱腔又略帶著江南戲曲的雛形,雖不是戲曲,卻又勝似戲曲,雖然是流行,卻又有古典之美。
這也是他本身學習曲藝多年,所帶來的影響。
唱腔裡透露的,那是骨子裡已經完全融化的小曲兒特色。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裡!”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論意境,歌詞間描繪出了煙雨朦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雲之間,依稀可見伊人白衣紛飛。
論詞句,好像一幅筆端蘊秀臨窗寫就的素心箋,走筆曲折。
論曲調,彷彿微風中靜靜流淌的山泉溪澗,清冷透亮,而又蜿蜒迴環。
三者疊至一處,描繪出了青花瓷洗盡鉛華後的傳世風采,柔情古樸典雅之中,又有著清新流暢。
……
間奏部分。
一段中阮突然加了進來。
鋪陳的變奏也變成了簡單的古箏。
這段兒是梁啟波特別設計的,而全場也只有他知道,即將轟動所有觀眾的一段,就要來了。
此時。
只見臺上的秦默並沒有拿開話筒。
而是突然再次開口,用近似女聲的花旦戲腔唱道:
“月鶯歌,輕乘船~”
“風停後,江心岸~”
“昨夜夢迴臨川春歸鷓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