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秦默另外準備的歌曲,即使質量不如《大魚》,也應該是同樣風格的作品。
這樣的話,如果他堅持第一次用這首歌,編曲難度也不會太大。
可當秦默一開口。
梁啟波就愣了。
這……搖滾?
再多聽幾句,發現秦默的聲音,不但沒有唱《大魚》時候那樣清澈空靈,反而十分的滄桑。
聽起來還挺像某位搖滾界的大咖。
這聲音在舞臺上出現,百分百能混淆視聽。
唱完後一段兒後,秦默問道:“梁老師,怎麼樣?這個編曲應該簡單吧?”
“這個……”
梁啟波苦笑一聲,“搖滾風格的編曲難度倒不算大,就看你自己有沒有其他想法,比如加入別的元素之類的。”
這首歌聽著挺有民族風味,而且秦默又相聲演員,所以他第一時間想到,能否在歌曲里加入一些戲曲或民族元素。
“沒什麼想法!”
秦默順口道,“時間太少了,還是早點做出來,給我多點兒適應伴奏的時間!”
“ok!”
梁啟波立即划著椅子來到電腦前,“那你錄一個清唱版,我發給團隊馬上就開始做!”
“好的!”
秦默再次走進了錄音室,將自己的清唱版錄製出來。
根據這個工程檔案,梁啟波遠端聯絡了自己的製作團隊,立即一邊聽,一邊開始討論如何製作編曲。
這是秦默第一次感覺到不涉及自己的專業,會有多麼晦澀難懂。
聽他們開會,感覺聽天書一樣。
只是偶爾能聽懂,他們在語音裡誇秦默這清唱的節奏都卡的非常準,音準也完美。
不知不覺,秦默就靠在沙發上睡著了。
再次醒過來,天都已經黑了。<o做好了,你聽聽!”
“嗯?”
秦默被推醒過來,人還有點兒懵懵的。
然後直接就聽到了音響裡,傳來了一陣風聲。
瞬間就給人黃沙略過、大漠孤煙的感覺。
隨後,木吉他伴隨著一陣叮叮咚咚的脆響,穿了出來。
秦默不禁向梁啟波問道:“梁老師,這個叮叮響的是什麼樂器?”
“這個是碰鈴,又稱作鈴鈸,在蒙族、納西族和藏族音樂中經常出現,藏語中又稱為丁夏,在陝北則稱之為甩子,還有一些地方叫撞嶺、雙磬,甚至簡稱為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