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觸發任務,這也不是我說得算的啊?”林鴻影聞言一陣無語。
“但事實就是,你觸發劇情副本最多啊!”兮顏也附和道。
眾人說笑調侃了一番後,見沒有後續的任務了,也就告別城市,離開王宅了。
而這一次他們踏出王宅的時候,腦海中便又多出了兩篇聊齋故事,《畫皮》和《伍秋月》的相關資訊。
《伍秋月》的故事依然聊齋中一如既往的那一套,說得還是君子書生得女鬼青睞的故事。
只不過這故事中還有書生王鼎為救大哥王鼐,為救伍秋月先後殺死冥府惡役的情節,顯然作者是在藉此表達對當時官家差役腐敗惡行的不滿。
當然跟之前聊齋人鬼相戀的大部分故事不同,伍秋月最終是復活了的、
這其實對六朝小說沉魂復生模式詩意化的再創造。
《搜神後記·李仲文女》裡就有寫葬於武都郡北的李女本應復活,卻因發棺太早,結果“女體已生肉,姿顏如故“,腿腳沒長好,只好含恨永沉陰世的故事。
而伍秋月提前復活變得骨軟腳弱,正是遵照地沉魂復生,有嚴格“定數“,不可違拗,否則萬劫不復的六朝小說原則。
至於遊戲中選擇的其實是伍秋月復活之後的故事了。
而《畫皮》的故事,則正好是與林鴻影他們完成任務過程中經歷的那些事情相關。
只不過燕赤霞和林鴻影他們代替了故事中道士的角色而已。
也就是說乞丐羞辱陳氏,讓她吞食咳痰唾涕的情節,倒不是蜉蝣心理變態才設定出這麼噁心的環節來的。
相反他還原的場景,比起原著中的描寫,在噁心程度上已經輕微不少了。
至於蒲松齡為什麼這麼這麼寫,很明顯主要是為了襯托陳氏的賢惠,好突出王生的有眼無珠,貪圖美色。
將惡鬼當做美女,卻對賢惠地妻子熟視無睹,才遭此橫禍。
所以在看到原本地故事後,眾人也就放棄了投訴蜉蝣的想法。
雖然場面卻是是讓人噁心,但蜉蝣畢竟只是還原了情景而已。
而且原著中《畫皮》與《伍秋月》兩篇故事本身是沒有關聯的,王原是原創的名字,原著中只是稱呼他為王生。
而且他也並不是王鼎的族兄,只是蜉蝣改編地時候關聯在一起了而已。
另外跟之前人鬼相戀,主要是勸人向善,自然會有福報不同。
《畫皮》則是從反面告誡人們不要貪圖美色,以免惹禍上身。
同時它也有力地揭露了現實生活中騙人害人的兩面派的蛇蠍心腸和鬼蜮伎倆。
告誡人們要善於識破害人精形形色色的偽裝,避免上當受騙。
而出了王宅之後,眾人暫時也沒有需要集體行動的活動了,於是閒聊幾句後,便各忙各地去了。
喜歡吃貨闖網遊請大家收藏:()吃貨闖網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