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魁星閣。
魁星閣雕樑畫棟,好不氣派。門前的石像高九丈六尺三,暗合九宮、六合與三才。
宗中人才濟濟,依境界高低劃分九品: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大學士、大儒、半聖、儒聖。
在閣子裡,有專門一間暗室,四面的牆壁鑿出大大小小上萬個格子。有的裡面燃著油燈,有的裡面點著蠟燭,點點燈火匯聚成海,晝夜不息。
這些便是大靖朝二十三州,三百五十郡,一千二百二十二縣所有官員的魂燈和命燭。
人死如燈滅,每當有官員正常或非正常死亡,對應的燈或燭就會熄滅。其中壽終正寢者,由魁星閣奏報朝廷,委任新官;暴斃橫死者,由魁星閣受命調查,抽絲剝繭。
本來,透過這套秩序,大靖朝實現了對官員們的緊密監控。但在數月之前,角落裡的一根蠟燭卻出現了奇異的現象。
蠟燭雖然熄火了,但餘煙卻嫋嫋不絕!
負責看守藏燭室的童生對此不以為意,只以為是這位官員年老體衰,風燭殘年,將死未死。
再說了,一個小小的縣令而已,也就在地方上算個人物,在這裡根本不算什麼,連蠟燭都只能放在最低一排。
直到大學士年度例行巡視的時候,才發現端倪。他當即吟誦一訣,晴空一鶴排雲直上,將“火速歸宗”的資訊傳遞給了在外講學的翰林。
便是宗門內部的後起之秀,剛過而立之年便進階五品翰林的婁五城。
“五城,關於這根命燭,你怎麼看?”大學士悠悠發問。
婁五城俯下身子,仔細端詳半晌,一撩頭髮,自信地答道:“命燭能昭示生死,皆因其能感知百官的魂魄之力。魂魄存,則燭火存;魂魄散,則燭火滅;魂魄強勁,則燭火旺;魂魄虛浮,則燭火暗……”
“所以這根命燭火焰已熄,煙卻不止,是為何故?”大學士又問。
婁五城想了想:“弟子有個想法,卻不敢篤定。據銘牌來看,這根命燭是藍陵縣令孫泰的,他正當壯年,魂力絕不至於微弱如斯。
“會不會有這樣一種可能,此人肉身已滅,但魂魄卻沒有全部消散,其中之一二被人以詭異術法封存於世間……一魂之力微乎其微,故而火熄;但它又確確實實存在,故而煙不止?”
大學士讚許地點點頭:“這也是我的想法。我已經派單青與章九赴藍陵縣體察此事,估計本月之內,就該有結果了吧?”
“夫子安排熨帖,弟子佩服!”婁五城恭恭敬敬地行禮,一扭頭,卻臉色一變!
“怎麼會這樣?”他脫口而出。
大學士微微起疑:“發生什麼事了?”
婁五城蹲在命燭邊上看了又看,聲音有些發顫:“夫子,孫泰的命燭,煙止住了!”
……
柳漱瑤一刀砍落,卻不見血濺當場,反而黑氣四溢。
孫泰的屍身在黑氣中飄散,像霧也像煙。
“這是……”柳漱瑤腦海中電光一閃,“皮影?”
電光火石間,空中出現團團黑光,十來個身穿黑衣的蒙面人陡然現身,張手飛射出二三十枚飛鏢!
飛鏢轉速極快,劃出嗖嗖的尾音,直奔柳漱瑤的面門而來!
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