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離開長安後,並未返回西牛賀洲的大雷音寺,而是,回了自己的道場南海珞珈山。
無論是如來佛祖的佛法東傳,還是唐玄奘的佛法西傳,對於主持大劫具體事物的觀音菩薩來說,雖有影響,但影響並不大。
觀音菩薩謀取的大劫氣運,並非是佛法氣運,而是,大劫劫難的氣運。
只要玄奘西行,路上所遇的劫難,有觀世音菩薩參與,這些大節氣運自不會少了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雖歸屬現在佛一脈,但也是若即若離,觀音在佛門的真正靠山,可不是如來佛祖,而是佛門的兩位聖人。
如來佛祖在未歸佛門前,是截教的嫡傳大弟子多寶天尊。而觀音菩薩未入佛門前,其身份是闡教嫡傳的十二金仙慈航道人。論身份觀音菩薩並不輸於如來佛祖。
觀世音雖是菩薩之位,但這個菩薩可不是普通的菩薩,而是佛門的四大菩薩,眾菩薩之首。觀音菩薩座下還有佛陀修行,稱起佛陀之師也無不可。
而且,觀音菩薩在佛門中的勢力也不可小覷。同位佛門四大菩薩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過去佛一脈的懼留孫上古佛,燃燈佛祖,可都是與觀音共進退的。
觀音菩薩在諸天萬界中名聲大噪,背後若無勢力支撐,根本不可能。佛門可不是什麼良善之地,特別是氣運之爭,更是絲毫留不得手。
所以,無論這次長安水陸法會的結果如何,觀音菩薩都不怕如來佛祖找麻煩,更何況佛法東傳西傳,責任並不在於她,她也不在意。
三年時間一晃而過。
滯留在長安,參加水陸法會的佛門大能,無不轉修玄奘佛法。玄奘佛法得唐王認可,大唐朝廷推廣,就是正統。
若是大唐境內的佛寺不修行玄奘佛法,大唐皇朝會讓佛門的高僧見識到大唐鐵騎的恐怖。
對大唐而言,玄奘佛法是最適合人族的佛法。
對於大唐佛門而言,玄奘佛法乃是無上妙法,遠勝先前修行的佛法。玄奘佛法在大唐流傳根本不費力。
對於佛門的各個支脈而言,只要佛門大興,佛法廣傳,未來在佛門這顆大樹下他們自然能分一杯羹。他們根本不關注傳的是如來佛法還是玄奘佛法,因為無論如何傳的都不是他們一脈的佛法。
唯一有影響的,便是大雷音寺如來佛祖現在佛一脈,不過有佛門二聖的警告,如來佛祖可不敢肆意妄為。
三年時間,金蟬子整理十世輪迴之感悟,得經書八十一卷。唐王令人悉心整理抄錄,廣傳天下。
而金蟬子則攜帶八十一卷經書原本手稿,拜別唐王,西出大唐。
西遊開始了。
金蟬子一人一馬,踏上了西行路。
本來唐王挑選了軍中猛士為隨從,護衛,服侍玄奘。
可是,玄奘知曉,這西行路並不平坦,可以說是極為困難。而且,這一路上妖魔鬼怪出沒,無論什麼樣的軍中猛士,也不過為西行路上多增幾條亡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