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飲一啄,莫非前緣。
俞岱巖癱瘓在床,行動不便,無奈之下,倒也心思純淨,一心苦修內功。其一身磅礴內力,就是大師兄宋遠橋也遠遠不如。
等其手腳徹底恢復,身子長好。那麼武當派張三丰以下,武功第一非俞岱巖莫屬。
公元1347年,農曆丁亥年,元朝至正七年。
一日。
張三丰出關召集在終南山的幾位弟子:張翠山、殷素素、俞岱巖、張松溪、俞蓮舟。
“松溪你速回武當,讓你大師兄,召集我武當所有一流高手,前來終南。”
張松溪見張三丰神色鄭重,也不敢多問,拜別師父,轉身而去。
幾日後,宋遠橋帶領武當派好手,星夜前來。
武當七俠享譽江湖。但是,武當派可並不僅僅只有武當七俠,張三丰修道百年,門下弟子,遠不止七人,只不過都是記名弟子罷了,當然這些人也是武當派的。否則,單憑武當七俠,武當派如何能與少林齊名。
全真教一處偏殿中,武當派眾人全部在坐。
沉吟良久,張三丰道:“吾與玄陽真人商討多次。意把武當派併入全真教。爾等意下如何?”
武當派眾人個個面面相覷,不知何故?
武當派自張三丰創派以來,極其的興盛,由張三丰這位天下第一高手坐鎮。在武林中武當派可是與少林齊名。
全真教這幾年雖然越發的興旺,但是,要把武當派併入全真教,還是超出眾人想象。甚至在大部分人眼中,這全真教不如武當派。
只是不知張三丰受了什麼刺激,想把武當派併入全真?
宋遠橋眼神示意一眾師弟,眾人也搖頭表示不知。
自武當派創派開始,張三丰就不喜俗物。這武當的內外事宜,都是宋遠橋在打理。
武當在武林中有此聲勢,宋遠橋功不可沒。而且,宋遠橋可以算得上,武當派內定的第二代掌門。
宋遠橋為張三丰大弟子,又執掌武當,此時也只有其,能開口相詢。
宋遠橋問道:“師父,我武當派威震武林,與少林齊名。這全真教,縱使對我武當派有恩。我等日後報恩便是了,也不用把武當併入全真教啊?”
張三峰道:“遠橋,為師欲讓武當入全真,並非是為了報恩。為師還沒有老糊塗。翠山、松溪、蓮舟、岱巖,你們把在全真教數月來的見聞,詳細說於師兄弟聽。”
四人雖然不知張三丰如何想法,但也老老實實把這幾個月的見聞,講給武當派眾人聽。
足足一日時間,四人把全真教這幾月的見聞,詳詳細細的說了一遍。
武當派聽四人說完,猶如見鬼了一般。
若非師尊在殿中端坐,四位師兄弟,也是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否則,宋遠橋定然以為,師尊和師兄弟都是假的;世間怎會有如此的人物。
張翠山、張松溪、俞蓮舟、俞岱巖四人的見聞,雖然都是在說全真教,但是,核心都是玄陽真人。
等四位弟子講完,張三丰微微一嘆道:“為師年逾百歲,生於前朝。自蒙元入侵,神州沉淪以來。不知有多少漢家豪傑,為光復神器,捨身赴死。
老道雖有心,救民於天下,但是,卻無此能力。只能流落江湖,在武林中廝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