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陽瞻仰完全真教遺址,剛剛準備下山。
驀然發現,樹林中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和一位十一二歲的少年,悄然而立。
老人身形健碩,雖然鬚髮皆白但卻是面色紅潤,見之不似常人。
少年渾身上下透著一股靈氣,雖然年幼,但是身形也不單薄。
兩人雖然衣著儉樸,倒也收拾的乾乾淨淨。
玄陽乃是宗師境界的高手,這兩人能靠近玄陽百米,才讓玄陽發覺,必然身懷武功。
玄陽自穿越以來,一直在山谷隱居,不知此界訊息。
面對這麼一個不知底細的老者、少年,如何敢露出跟腳。
不過既然相遇,倒也是緣分。
玄陽上前做了個道禮,說道:“小道玄陽,見過前輩。”
那老者打量著玄陽道:“小道士,山中多虎豹,又遠離官道,緣何至此。”
玄陽說道:“前輩,小道尋幽探勝,飽覽山中美景,一時不察,迷了方向,這才到此。小道,見此地雖然淪為一片廢墟,但觀其遺蹟仍可見其盛況。敢問前輩,可知此地何處!”
那老者滿懷深意的看著玄陽一眼:“小道士,此地乃是百年前,全真教舊址,世事滄桑,滄海桑田,早已破落,廢棄多時。”
玄陽道:“多謝前輩告知,未曾想此地便是全真舊址,重陽真人所著《重陽全真集》《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小道也多有研讀,心嚮往之,未曾想此地便是重陽真人道場。前輩可知,此地為何淪為一片廢墟。”
“呵呵!小道士此問,我也知曉一二,百年前,這全真教曾助襄陽守城,惡了蒙古韃子,這蒙古滅金之後,這北地便是元廷治下。全真教助宋抗元,元廷怎能不怒,大軍圍山,全真教化為廢墟。”
老者講述全真教過往,既稱韃子,又呼元廷,玄陽實在不知其立場。
不過老者口中資訊可以知曉,此時還是蒙古人執掌天下,立朝大元。
“嗚呼哀哉!道家福地,淪為齏粉,乃我道門大損失啊!”
老者似乎談興漸消,對著玄陽說道:“小道士,你既然看過,便早早下山去吧!此地早已荒無人煙,常有虎豹出沒,不安全。”
“多謝前輩,只是小道進山貪景,迷了方向,還望前輩指點一二。”
老者道:“此地往南,走上幾個時辰,便是大道了。”說完,也不理玄陽,拉著少年,轉身隱入山林中。
玄陽見老者離開,也不糾纏,認準方向,大步而去。
玄陽離開之後,一老者,一少年,重新出現在原地。
少年問道:“爺爺,那小道士,說謊了。”
老者微微一笑道:“爺爺豈能不知,這小道士在深山之中,還能渾身上下一塵不染,又在百米開外便能發現你我,可見武功極高啊!只是不知是哪家門派培養出的俊傑。”
少年問道:“爺爺,這小道士,來過此處,見過我們,不就知道我們家了。”
老者搖搖頭道:“此地乃是前山,距離吾古墓所在,仍舊有不短的距離。而且古墓隱蔽,即使有心尋找都不一定能找到。郭襄姑姑來過終南山十數次,也未曾尋到。你不用擔心。而且,這道士雖然年齡不大,但是一身的飄然出塵之氣,未來必然是有道高真。既然,並非奸邪之輩,又何必為難他,平白樹敵呢?”
老者所言,少年若有所思的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