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豐厚報酬
一學期結束下來,趙元慶兩口子,可是忙壞了。但是收穫也不小,最後周良武除了分配給他們兩口子的工薪外,還獎勵了他們每人20鬥米。也就是說,這一學期他們每人獲得了120鬥米。共是240鬥米的工薪。按當時的價格10鬥米可賣4塊光洋,240鬥米相當於96塊光洋。除了半年的生活開銷外,有60多塊可節餘,也算是可觀的積蓄。
寒假開始,小孩子們都閒了下來。錢樹林開始教錢龍的武功,他也是學了五六年的武功的人,要動作有動作,要架勢有架勢,是個有模有樣的師傅。錢龍以前也學過,不過都不是正式的。現在是上過學的人,也有10多歲了,得好好的學。而錢鳳和趙志珍,兩姐妹也跟著玩。
趙元慶說:“要學就認真的學,不要貪玩,學點武功將來防身也是好的”。
而趙元慶自己則套著馬車,帶著錢豆豆在錢莊周圍周遊玩。說是遊玩,大冬天的有什麼好玩的,實質上是尋找自己兒子的線索。兩口子怎麼放得下心啊?一個才5歲的小孩能到哪裡去玩呢?可以說沿著周莊、錢莊周圍十里內外都找了個遍,還是一點線索沒有。
7、愉快過年
趙元慶兩口子,改變了行程,往鎮上、往縣城方向而去,該採購年貨了。也為幾個小孩買點衣服。錢豆豆為哥哥嫂嫂還特地買了新衣服。
過新年真熱鬧,家家戶戶放鞭炮。全村才十幾戶人家,鞭炮聲仍不絕於耳,只是都是聲音太小而短,而錢家的是大掛鞭炮燃放,是聲音大而時間又長。這給山村增添了不少喜慶。
三十晚上團年,錢樹林端起酒杯大聲對趙元慶夫婦說:“歡迎你們一家人進駐錢莊!祝你們在新年的事業有成,萬事如意!”
錢豆豆說:“哥哥嫂嫂!說什麼進駐錢莊,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這半年多,多虧了兄長幫忙,我們才得以辦學成功,謝謝哥哥嫂嫂!”說罷,她快速的返回右屋拉拿出兩個袋子,拿出一個給錢樹林說:“哥!這是給你們的!”又把另一個遞給孫福玲說:“這個是給錢龍和錢鳳的。嫂子請你代他們收下!”這且沒有完,趙元慶忙從身上掏出了一個紅包,對錢樹林說:“哥!這是給你的,請你收下!”
錢樹林也不知紅包中是什麼,拿到手裡才清楚是光洋,大概是10塊。連忙推開趙元慶的手說:“元慶!你這是幹什麼?”
趙元慶急急忙忙說:“哥哥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意思,意思!你就收下吧!以後還有很多事情要靠你們呢!”
錢樹林說:“兄弟間、兄妹間,互相幫忙這是應該的,不用客氣!錢龍、錢鳳還要你們關心呢!那樣的話我還要給你們送禮了。”
孫福玲見他們兄妹間這麼客氣,就說了:“買給我們的衣服就收下了,我也不說謝了。以後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就不要客氣了。省得客氣,生活愉快好嗎!”
孫福林的話像是總結,說的好,生活得愉快點!
8、增加師資
新年第一件愉快的事是:趙元慶兩口子到周良武家去串門,也可以說是拜年。周良武告訴他們兩口子,新招聘的老師下學期就可以來上班了。趙元慶太激動了,居然忘記問問新老師的情況,就與錢豆豆回來了。兩口子在路上才想起這事,錢豆豆說:“沒關係,開學不就知道了嗎!”
第二件愉快的事是:有幾個新學生來報名,這幾個都是原來學過一年左右的,是聽說新學校的好才來報名的。來者不拒,都該歡迎。
第三件愉快的事是:周村小學引起了政府的關注,說是要派老師來校任教。不管是否可能,好像不是壞事;
第四件愉快的事是:趙元慶一次性的訂到了課本。這比到處搶購課本省了不少力氣。學校是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於十六日開學的。當然作為校長趙元慶可是自己到學校做了幾天的準備工作的。
開學這天,新來的老師就早早的到了。不過很年輕,他只有17歲,是周村的鄰村韓村的人,叫韓小偉,小學畢業讀不起中學回鄉種地,與周校長好像有點親戚關係,是周校長推薦來的。小學畢業教小學是可以的,教一二年級不是問題。趙元慶覺得很好,就安排他帶四一2),這樣兩個班就不用只上半天課了。課程的安排也增加了。趙元慶他把他給自己愛人介紹了一下,就開始報名。
上學期報名的時間長,這學期報名只安排一天。報名是夠緊張的,因為收費是交米,必須是一斗一斗的量,然後入庫,工作量還是很大的。報名由錢老師管,而指揮運輸全靠韓老師管。趙老師則自己一手操作。只是二年級的人數已達45人之多,夠趙老師辛苦的。
開學後一切正常運轉,不過還是比較忙的。
農村辦學必需要與農民的需求相結合。例如,農忙季節搶時間搶天,對農業發展很重要。學校就不能閉門上課,而是要關門放農忙假。小學生回家幫助插秧最重要,這是小孩子的特長,插起秧來又快又好。要是讓大人幹這活,就會聽到嘰嘰喳喳的喊腰痛的聲音。小孩子會說我們也腰痛啊!大人就會說:“青蛙無頸,小孩無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小孩是有腰的,只是他們恢復的快,休息一下就好了。小孩插秧也不用彎著腰,腰也就省力。本來不傷腰,即使傷了也恢復的很快。所以有小孩無腰一說。因此插秧季節,假如學校不放假一般不會)那麼學生也是會請假的,請假的學生多了,課也就上不下去了。學校放農忙假這是符合時代要求,適應農村需要的。
學校放假,趙元慶也在經營他們的三畝水田一畝是旱地)這是他們的福利,也得耕耘。他們還有星期天以及放學後的晚邊時間可以利用。在旱地裡種些蔬菜之類的植物,可以改善生活。搞得好,一家的小菜,可以不買。再養幾隻雞,那就更好了。
農民的生活水平不高,一般不是過時過節,很少有買魚買肉吃的。窮的人家就是過時過節也不一定會買魚買肉。但是勤快一點的可以自己養雞殺雞,抓魚殺魚,養豬殺豬。豬肉不能放,必須製成臘肉。山裡的臘肉是掛在灶前煙燻制而成。也可用柴火加糠醃熏製而成的。可香了,像這種人家不多,而錢樹林家就是這種人家。
學校走上正規,可是新問題又將發生。趙元慶跟錢豆豆說:“現在三個班可以,要是四個班,五個班怎麼辦?”這叫未雨綢繆。
錢豆豆說:“這是大問題,得早跟周校長請示。”
周村小學辦到三年級就再也不能辦下去了。第一沒有了教師;第二是沒了教室。如1942年秋季招生,招一個班,原一年級兩個班升二年級還是兩個班。二年級升三年級原來一個班現在還是一個班。這時三年級一個班,二年級兩個班,加上新招一年級一個班。那麼就有四個班,只有三個教室怎麼辦?還有一個班放到哪裡去上課?
原來三個班三個老師就夠緊張了,現在是四個班仍然是三個老師就更緊張。原來政府說是派一個老師來的,可是一直都沒有訊息。學校共有三個教師,第四個班怎麼辦?趙元慶、錢豆豆商量:我們得去請示周校長,周良武說:“這樣吧,一方面,設法再蓋兩間平房;另一方面,把一個班先搬到詞堂裡去,詞堂小,只能坐二十幾個人,先將就將就吧!”至於說到缺乏老師,周良武又說:“老師少了是事實,再招聘一個吧!”
1942年7月學校放假,為了下半年能繼續招生,周良武同意利用暑假,再在學校旁邊蓋兩間平房。資金方面由學校自行解決。這一學期下來學校又有積蓄。趙元慶公開表示支援學校,這一學年就不要學校獎勵了,貢獻給了學校蓋教室。這訊息感動了周村的百姓以及周村旁村,旁村的村民都說趙校長是好人,趙校長名聲大振。
9、因果報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但也預示著內戰開始。蔣光頭跑下峨眉山摘桃子來了,向人民的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瘋狂的進攻,人民又開始忍受內戰的災難。
周城小學蓋好了兩間教室後,又招聘了兩名教師,由於地方太小,再辦五年級是不可能的了,於是學生四年級畢業了就要失學。要不就到比周村更遠的地方去讀高小。其中錢鳳與趙志珍就到鎮上去了。而錢龍則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