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兩步,三步。
許仙落下的每一步的距離就像是丈量過一般精準,不差一分一毫,這奇異的神態,落在凡人的眼裡,只覺得有些異樣,但落在修士的眼裡,定會驚訝萬分。
世人都說,天圓地方。其實不對,天不圓,地也不方,所以,你想每一步踏出的距離都一樣,這簡直就是奇蹟。尤其是,你不是刻意而為,這才更是恐怖。
“許仙,你似乎不太高興?”
“高興?我為什麼要高興?”
小青眨了眨眼,覺得自己有些跟不上許仙的思維。
“你獲得了靈龜的真傳,這還不高興?”
小青的這種想法,很正常,這就像是天下掉下一個餡餅,正好砸在你的頭上,你能不高興嗎?但許仙不是一般人,看得更遠,也看得更清楚。自己獲得了靈龜的真傳,同時也就獲得了靈龜的因果。
如果許仙沒有猜錯的話,這靈龜的因果不容易了結啊。
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聖人有云:福兮禍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悲不喜,這才是道的心境。
“小青,我其實是高興的,但不是因為我獲得了靈龜的真傳,而是我似乎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未來。不說我了,說說你吧,自從你成人之後,法力不斷增加,但心境卻沒有絲毫提升。你要是隻想做一個人,那你就不用再修道了,但你若是想再進一步,那你就得提升眼界了。唐顛這個瘋癲道士,看起來很不正常,可你發覺沒有,在唐顛的眼睛裡,任何事都顛倒了過來,這是另一種思維,你可以試試?”
許仙的話讓小青一陣沉思,發現唐顛這個不著調的道士,果然如許仙所說。別人認為很正常的事,唐顛反而認為不正常,別人認為不正常的事,她反而認為正常。
不愧是顛道士!
“許仙,我看唐顛,每日瘋瘋癲癲的,也不見他修煉,但我卻感覺得出來,他的道行很深,這是為什麼?”
小青的這個問題,讓許仙嘆息了一聲。
“吾等眾生,一旦開始修道,就面臨著兩個問題,一個是基礎,一個高度。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高度不夠,一葉障目。基礎這種東西,很實在,你每天努力一點,就會有一點的收穫,可只把目光盯著基礎,怎知天地之廣?高度有點玄,就像是雲中樓閣,雖然可以不畏浮雲遮望眼,但沒有堅實的基礎,這就只是一場夢。基礎決定你的下限,而高度決定你的上限,頂天立地說的就是如此。”
許仙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基礎就像是一個人的雙腳,你必須把雙腳牢牢地立在大地之上,你才能站得穩,而高度就像是一個人的雙眼,只有足夠高,你才能看得遠。
“可是,眾生修道,不都是強調夯實基礎嗎?至於眼界心境,隨著修為的提升,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嗎?”
小青的疑問,是修道的一個終極難題。這個問題,和古人學詩很像,老師教導學生作詩,通常都會說一句,學詩就學杜子美,不成也不過是畫虎成貓;萬萬學不得李太白,李太白的詩太過飄逸,若是不成,那就是神龍變泥鰍了。
修道也是如此,就像杜子美的詩,是有脈絡紋理的,你可以一步步地去揣摩研究,但李太白的詩,卻仙氣飄逸,完全是才華橫溢,你無法去一步步地模仿。這不是說,杜子美沒有李太白天才,而是說,杜子美和李太白代表著兩種道路。
畫虎成貓,尚可接受,可神龍變泥鰍,就無法忍受了。
小富即安的求穩心態,對於人道來說,是很好的,但對於修士來說,卻萬萬要不得,修道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所以說,天地不仁。”
許仙說完這句,覺得有些無趣。其實不管哪條路,都是天才之路,普通人想要爬上去,卻是難於上青天。
“小青,任何一個走向巔峰的人,都是天才,只是道不同而已。唐顛是一個天才,他只是走在一條與我們大相徑庭的道上。”
許仙越來越有一種急迫感,似乎有一種莫名的力量,在推動著許仙向前,但越是如此,許仙就越是覺得,自己該沉穩,把自己的心變得無比大,大到可以容納這片天地。
隱隱之中,許仙有一種感覺,未來自己要面對的,絕對不是自己已知的,這才是許仙不願提升法力的原因。
小青看著此刻的許仙,突然發覺,自己似乎離許仙很遙遠,遙遠到不是一個世界,這突如其來的感覺,讓小青有些失落。
自己是親眼看著許仙,一步步走到現在,但正因為如此,小青才清晰地感覺到,從現在起,自己或許只能遙望許仙的背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