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田言而言,她不敢確信秦沚是不是還和秦國有什麼關聯,也不會妄自揣測一些她不確定的事情,所以羅網的勢力最終還是會落在嬴政的手裡。
那個首領的位置,誰也動不到。
這種想法本質上是沒有錯的,無論羅網的首領究竟是誰,嬴政不會無端將自己手裡的這一份權力拱手讓人,所以在田言看來,最終沒有人能夠涉手羅網首領的位置。
無非是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合適的人選。
第二、如何將這人推舉給嬴政。
她不曾想到秦沚已經很好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所以從他信朝咸陽發出的那一刻,流沙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滲透和改造羅網。
一個太純粹的殺手組織,總感覺缺少靈魂。
秦沚給嬴政的信上寫的內容十分簡潔,寥寥幾字已經完全表達出他想要表達的資訊。
“韓非換趙高。”
趙高當然不是他親手所殺,風林火山四位知曉秦沚的想法,當初秦沚在入宮時候就已經交涉過,所以無論秦沚說與不說,到最後趙高是秦沚授意下殺死的。
亂神那一劍是秦沚的想法,如若不然,他萬萬不會在咸陽宮裡殺人,這是忌諱,嬴政一直對羅網的束縛十分嚴格,不會允許他們做出出格的事情,當時只是二人活命心切,顧暇不急的情況。
羅網的刺客不怕死,執行任務時候人影錯落,一劍封喉,來不及想。
但在咸陽宮裡他們有時間和機會去想。
想一想就會猶豫,不怕死不代表想死。
越王八劍的相繼消逝,驚鯢在暗中所擁有的權力已經逐漸加深,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雖然無聲無息,但當事人很容易察覺。
她覺得還不夠。
秦沚也覺得還不夠,他還有兩個人要殺,而且是必殺。
這兩人也在農家,但現在時機未知,農家無人為他開路,他找不著機會進入接近二人,須得等待韓非基本控制穩定羅網之後,再尋求封喉一線之機。
當然,隨著趙高的死,還有一方更大的歡呼聲出處,便是道家。
實在是一則振奮人心的訊息,秦沚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再關注道門,也不清楚逍遙子最後究竟是自己做了天宗掌門人,還是將位置傳給了其他人。
不關心的事情一下子就變得隱秘起來,秦沚面見張良,問了他一些關於莊子裡頭近來的狀況,荀子深入簡出,不知是在為了牛而忙碌,還是在儒道一途上遇見了困難和瓶頸,忙著參悟玄機。
很少有弟子會在這個時候去刻意打攪荀子,他的學生更是明白自己老師多半在想什麼事情,除了運送飯食,幾乎不進荀子的院子,就連求惑的學生都沒有。
秦沚心中好奇,但也曉得這個時候打攪不得荀子,萬一受到驚嚇,將他心頭的靈感唬的無蹤影,他罪過就大了。
即便只是猜測,他也決計不會冒險,雖然此刻他確有事情想要請教荀子。
修行以外的事情,荀子幾乎不能給予秦沚什麼幫助,但身為一個活了七八十歲的老人,除了一身驚世駭俗的修為,他還知道關於很多人,很多事的隱秘。
讀書人向來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裡面的佼佼者,荀子肚子裡頭裝的故事不但豐富繁多,並且都是真人真事兒,每每聽完之後收益不小。
荀子與尋常的百姓聊天不同,他不喜歡為事情本身添油加醋,如果他要為故事裡面的某些人,某些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他會在話裡格外羅列,不會和故事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