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鋪子當年沒賣出去,剩餘的。
溫故走近去看。
大筐裡的門神畫主要是兩種型別,一種是財門鈍驢,回頭鹿馬。
馱著柴的胖驢,寓意富有,發大財。
回頭鹿馬,寓意福祿眷顧,當官發達。
升官發財,這種以前應該是較為時尚的,商家備貨還挺多。
若是以往的太平時候,大家也會喜歡
但如今……
圍過去的村民先搶另一種,驅邪抓鬼的!
搶不到再去搶武將門神,實在沒有了,那就……再找找!說不定別家還有呢?
當初鎮上肯定也有人家買過,或許能翻找出來。
溫故看著他們。
升官發財不屑一顧,驅邪捉鬼眾人哄搶。
雕刻著圖紋的桃符也搶,搶不到?
再去找!
找不到?
去別家撬!
饒有興致看著這一幕的道士,瞥了眼溫故:村民們性子愚魯粗獷,不知這位書生作何感想?
溫故的眼神奇怪——詫然,理解,若有所思。
道士:???
狗書生又在想什麼?
溫故只是對本土習俗好奇,並想著,若是以後在北地安頓下來,如果沒有別的謀生手段,或許可以試試畫年畫、制桃符?
沒再多看,溫故也去搜尋自己能用上的東西。他在一戶人家的屋中找到想要的。
不顯眼的衣箱裡,找到了十多個大簷帽,有點像他印象中的范陽笠。
小劉獵戶看了看,“這戶人應當是接了做大帽的活兒。”
找到的這十幾個笠帽,溫故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給村裡。
這是如今村裡的規矩。
溫故自己留兩頂,給堂兄兩頂,道長有特製的斗笠不需要。嗯,再給小劉兩頂。
夠用,多出來的還能跟村裡換點別的。
接下來更讓溫故驚喜的是,他在另一戶翻到個小銅爐。
有點像溫故印象中的染爐,只是比那個更小巧精緻,方便外出帶著,路途可以煮東西吃。
這戶人家瞧著小有家底,屋門關得嚴實,裡面也沒見到明顯血汙,或許混亂之初就已經離開。
隨後,溫故推開那家的書房,看到書桌上的筆架,懸掛著的毛筆,還有質感不錯的書畫紙以及硯臺。
目光頓時一亮,眼神嚮往。
“空弓難責養由射,快劍始堪孟賁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墨就是文人的刀啊,豈可不精擇!”
道長把嘴裡的丹藥殘渣,“呸”的吐出來。
前幾天是哪個狗東西在我面前說“能書不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