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族宗室因謀逆案有一大半鋃鐺入獄等待秋後處決的餘波還未徹底平息下去,各地紳士、世家、名流、退休致仕的官吏武將們有不少人都紛紛上書趙子良,請求對這些皇族宗室們從輕發落。
用這些人的話來說,皇族宗室們是李唐王朝的根本,如果嚴格按照律法執行,皇族宗室的人口必然大減、勢力衰弱,皇族的威信也不在,李唐王朝也會變得名不副實,而且皇族宗室們是天生的貴胄,刑律怎能用在他們身上呢?
趙子良把一封封從各地送來的請願書看了一遍,氣得他把這些請願書全部丟棄在地上,差點把御案都給掀翻了。
李泌站出來拱手道:“大王息怒,生氣解決不了問題啊!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情況應該還不算太壞,至少我們知道各地忠於皇室或者說對大王不滿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現在這些人一個個都冒出來,這也讓我們知道了他們都是哪些人,方便我們掌控,把這些人納入我們的視線範圍,日後進行嚴加關注、重點監視!另外,對於那些犯案的皇族宗室們是否減輕判罰,或者延期執行,以緩和目前各地紳士、名流和退休致仕官吏武將們的情緒?”
趙子良眯起了眼睛,臉上浮現出一絲冷意,“保皇社那些低層人員基本上都判決執行了,難道那些皇族宗室因為他們的身份,朝廷就要對他們特殊對待?孤當初就應該下令把他們和那些低層人員全部一起執行,不用等到秋後,否則哪有這麼多事?這件事情絕不是妥協能夠解決得了的,如果孤這次妥協,這些上書請願的人就會得寸進尺,直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不這樣他們是不會甘休的!”
說到這裡,趙子良停頓了幾秒後說道:“這事不能再拖了,要絕了那些人的念想,傳孤旨意,關押在京兆地區的犯案皇族宗室明日就執行處決,並傳旨去各地方,自接旨之後的第二天立即執行,不用等到秋後!杜宗文,馬上擬旨!”
“諾!”杜宗文答應,立即鋪開專用紙張開始奮筆疾書。
這時玄十八走進來向趙子良抱拳稟報道;“聖王,新京傳來訊息,貴霜君趙霆不知為何上書辭去了所有軍政職務,從可薩都護府返回新京了!王上派人送來關於此事的奏章很快就會送到長安來!”
趙子良皺眉:“趙霆辭去了所有軍政職務,從可薩都護府返回了新京?趙雷同意了?”
玄十八道:“應該是同意了,否則貴霜君不可能擅自返回新京,不出幾日,關於此事的奏章應該很快送到聖王這裡來!西廠因特殊的快速傳遞訊息的方式,因此早幾日得到訊息並傳到這裡來”。
趙子良有些心煩,問道:“知道是所為何事嗎?趙霆不會無緣無故辭去官職和軍職吧?”
玄十八抱拳道:“聽說現在東羅馬帝國因為伊琳娜皇太后的大力改革觸動了軍方將領和不少貴族階層的利益,造成了好幾處地方反對伊琳娜,相繼爆發了幾次叛亂,現在伊琳娜正在調兵遣將進行平亂,貴霜君趙霆認為現在正是西秦進攻東羅馬帝國的最佳時期,因此上書王庭,建議發兵攻打東羅馬帝國的安納託尼亞地區,但王上駁回了貴霜君趙霆的建議,有訊息說王庭中有大臣認為貴霜君此舉的目的在於擁兵自重,因為現在根本不是進攻東羅馬帝國的最佳時期,此時進攻東羅馬帝國反而會使得他們內部摒棄成見、一致對外!”
趙子良掌權了這麼多年,雖然只聽了玄十八的片言隻語,但他哪裡還不明白這裡面的關竅?他沉思了片刻,對李慕辰說道:“既然趙霆現在賦閒在家,你替孤寫一封信,送去新京給趙雷,讓趙雷告訴趙霆,讓他帶著家眷來長安散散心,宜寧也很長時間沒有回長安省親了!”
眾大臣和官員們聽了這話,就明白趙子良是想把趙霆一家叫來長安,避免他們兩兄弟之間的嫌隙變得更大。
李慕辰拱手答應道:“遵旨!”
正所謂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就算天潢貴胄也不例外,各種各樣的家務事、麻煩事一大堆,趙子良本來不想管趙霆和趙雷兄弟倆的事情,畢竟他已經退位了,但趙家卻是西秦王族,家事就是國事,家裡內部鬧得越兇,對於整個國家的影響就越大。
這時鄭三站出來對趙子良拱手道:“聖王,前幾日郭子儀從老家來長安了,昨日親自上們求見,請臣幫忙向聖王帶各話,說是他自知命不久矣,想臨死之前見聖王一面!”
郭子儀今年已經八十多了,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高壽中的高壽,但畢竟年紀大了,病痛也隨時而來,最近幾年身體是每況愈下,自從當年他夾在趙子良和代宗皇帝之間左右為難,不得不辭職解甲歸田,此後一直沒有再復出,趙子良也似乎早就忘記了他。
聽了鄭三的稟報,趙子良神思飄忽,良久才嘆息一聲,說道:“明日你帶他來吧!”
“諾!”
當年趙子良只當任過朝廷一次武舉會試,在那次武舉會試當中後來出現了許多名將,這些名將或為朝廷效力,或為安祿山的鷹犬,但不管他們站在哪一方,都無法否認他們在軍事上的才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在這一批人當中,趙子良最為欣賞的是郭子儀和李光弼,這並不是趙子良先入為主的原因,而是這兩人確實有才幹,如果說比較平定安史之亂的功績,郭子儀要稍遜一籌,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展現的軍事才能和做出的貢獻遠在其他人之上,郭子儀的軍事才能也不低,但郭子儀的政治才能卻要高於軍事才能,其他功臣大將們都相繼被皇帝猜忌得倒下,而郭子儀卻能屢次化險為夷並重掌軍權。李光弼的政治才能與他的軍事才能相比,那就是大大不如了,郭子儀能夠遊刃有餘的應對權臣、太監們的陷害和皇帝的猜忌,而李光弼卻沒有這個本事,因此憂鬱而亡。
一輛馬車在攝政王府門前停下,馬伕從車轅上跳下來拿出一個小凳子放在旁邊,然後撩起車簾把馬車上的郭子儀攙扶下來,郭子儀已經白髮蒼蒼、形容枯槁、佝僂著背,原本身形高大的他現在卻是骨瘦如柴,他拄著柺杖抬頭看著王府門前攝政王府的鎏金匾額心裡十分感慨,他已經十多年沒有來過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