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感天地能放下三百多臺遊戲機,面積自然不小,李鳴手裡這一萬塊錢,付租金押金都不夠,更不用提轉讓費和後續運營費用。
但,凡事都能取巧。
姚衣露出老狐狸的微笑,說:“付不起轉讓費,那就不付了唄。”
“呃,你剛才不是說讓我接手經營街機廳嗎?”
“是啊。”
“不付轉讓費,怎麼接手?”李鳴暈頭轉向,捉摸不透姚衣的想法,“再說,你也看到了,動感天地都這樣了,怎麼經營都是虧本啊,被時代淘汰啦。”
“那可不一定,國內的街機廳普遍處於虧損狀態,但是日島的街機廳大多保持盈利,所以,關鍵還是要看管理和經營的模式。”
姚衣對遊戲行業瞭解不多,但他知道一個事實:街機文化在日島仍然盛行,甚至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李鳴從不懷疑姚衣的話,聽說街機廳仍有盈利的可能,他提起了興趣。
“你的意思是,學習日島街機廳的經營模式,就能讓動感天地扭虧為盈?”
姚衣豎起食指晃了晃,彷彿回到講臺。
“當然不是,國情有差別,生搬硬套死的更快,別的不說,貨幣結構就是個大問題。”
“貨幣結構?呃,你現在說話好奇怪啊,不是,這跟街機廳有什麼關係?”
“關係大了。”
姚衣又笑了,年輕人就是思想簡單,總是孤立地看待問題,不懂得結合政策與趨勢去做生意。
“日島的貨幣結構是這樣:紙幣面額有10000、5000、1000,硬幣呢,是500、100、50、10、5、1。跟咱們國內RMB區別最大的不是紙幣和硬幣的面額,而是,日島正府沒有發行與硬幣相同面額的紙幣。”
“哦……”
李鳴皺著眉頭,看似是在思考,但姚衣知道他毫無頭緒,於是繼續說道:“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日島消費者的錢包裡,總是會有一大把硬幣,打個比方,你用1000日元紙幣買了一包售價300日元的零食,便利店找零絕不可能是紙幣,而是一枚500日元硬幣和兩枚100日元硬幣,如果你再買一包呢?那你手裡就剩下四枚100日元硬幣。”
“於是,你身上總會揣著十幾個甚至幾十個100日元硬幣,而日島絕大多數街機都不採用代幣,直接以100日元硬幣作為基本單位進行支付。那麼,當你看到街機,身上恰好又有一大把硬幣處理不掉,你會怎麼做?”
“會去投幣玩一會兒。”李鳴恍然大悟,“原來貨幣結構跟街機還真有關係!不過,這很重要嗎?”
“非常重要,我給你講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姚衣回憶片刻,為李鳴講述以前攻讀商學時聽聞的經典案例。
“1979年到1981年,美帝大規模發行面額一美元的硬幣,叫Susan.B.Antlar,但是這種硬幣設計失敗,跟華盛頓25美分銀幣大小接近,用起來很不方便,所以消費者和商家都不喜歡,最後不得不取消。而這幾年時間裡,由於硬幣在市面上流通不暢,導致當年美帝街機業效益直線下滑,有種說法是,那幾年街機業的不景氣,間接促成了雅達利大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