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衣低聲喃喃,皺眉沉思。
他需要的是一份支撐生活的兼職,不能影響日常工作,不能佔據太多時間,而且要快速獲得回報,這樣的兼職上哪兒找去呢?
當家教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他的學生證已經交還,而肄業證放到家教市場上可不具備競爭力,大部分家長本身不具備辨識能力,寧願選擇一個二流大學外語專業或師範專業的在校大學生,也不會選擇一個從南聯大退學的“壞學生”。
除了家教還有什麼?
站街發傳單?餐館端盤子?姚衣絞盡腦汁,想不出一個合適的兼職,並非他想象力貧瘠,而是過去四十年人生中他從未置身於如此境地,掌握的資訊實在太少。
原本姚衣以為憑自己的本事,賺錢易如反掌,滿心都在考慮工作和住處,這時坐下來把賬一算,才曉得窮人賺錢竟然這麼困難。
對於事事都有計劃的姚衣來說,這是個新鮮的體驗,也是個不小的教訓,如果找不出解決方案,恐怕只能找人借錢,那可是異常丟人。
面子可是很重要的,姚衣不想輕易放棄,可枯坐於此並無助益,思來想去,姚衣重新背起包,打算到街上散散步,尋找靈感。
此時夕陽已落下山頭,路燈、車燈和商鋪的彩燈爭輝相映,沒了日光遮蓋,更顯得流光溢彩。
對人行道上那些衣著各異腳步匆匆的行人來說,這番景象司空見慣,根本不必要多看一眼,更不會停下腳步品味欣賞。
於是姚衣成了人群中的異類,他像是來到另一個世界的旅人,腳步又輕又緩,偶爾還會忽然停下,或是退回幾步,好幾次險些跟別人撞在一起。
逛了好一會兒,姚衣忍不住發出感慨:“羅丹說的沒錯啊,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話音剛落,他又搖頭自言自語道:“不過,城市生活節奏這麼快,一旦忙碌起來,誰還有閒情逸致去探尋生活中的美?”
話糙理不糙,事實真是如此,比如姚衣自己就是例證,剛下樓時他心情輕鬆,看得見路人臉上的微笑,看得見籠罩路燈的光暈,可一想起接下來的生活費還沒著落,他眼裡就只能看見貼在路燈上、牆上和玻璃門上的招工啟事了。
順著香山名園附近的街道轉了一圈,姚衣沒能找到合適的兼職,原路返回時他發現在街道最繁華的一小段上,有不少小攤販支起摺疊桌開始售賣各種小物件。
上一次逛街買地攤貨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姚衣感覺挺新鮮,順著一溜小攤看了過去。
各種各樣的商品排成一條起伏不定的長龍,叫人看得眼花繚亂,有襪子,有鑰匙扣,有手機殼,有號稱產自景鎮的瓷器娃娃和陶瓷飾品,還有書籤……
咦?
書籤?
姚衣停下腳步,抬頭看看旁邊的百香書屋,眼前一亮,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