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權忙道:“忠順王爺才四十多歲,看他走路並不顯老,想必是不喜歡太熱鬧的聚會吧,每年年底的宴會皇上都請他,他總是很少來。”
水若陽嘆道:“他若真不喜歡熱鬧裝病,朕倒不會怪他。可是他原先喜歡戲子,喜歡和人爭風吃醋,朕相信不是空穴來風。若說他怪原來王妃沒有給他留下兒子,性子古怪些,可是他現在兒子有了,女兒是我們四兄弟中最多的,這些年他府上添了這麼多年輕女子,怎麼又不說身子不好了?”戴權道:“皇上一直善待忠順王府,就是因為皇上仁德為本,看重與忠順王爺的兄弟之情。”
水若陽道:“朕重手足之情,幾十年如一日,原先是因為太上皇偏愛他,朕也念他是朕最小的兄弟。他生母老太妃為人和善,朕一直敬重有加。太上皇臥病在床這麼多年,大皇兄是太上皇親自下口諭留在京城的,朕這個最小的皇弟,卻是朕違背祖訓留下他在京城。可他做那些事情,哪像一個王爺的行事風格!”
戴權忙道:“皇上對待忠順王府,可以說是仁德之至,這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知道。”
水若陽想了想道:“戴權,午後你親自去忠順王府傳話,讓忠順王明日務必進宮赴宴,說朕還有話對所有皇室宗親說!”
戴權聽了忙道:“奴才遵命!”
原來這忠順王,名叫水若安,乃先皇淑妃所生,與妙玉之父義忠親王和天子,北靜王,都是同父異母兄弟。今年四十多歲的水若安,雖然也從小學文習武,可是自從太上皇駕崩後,以身體不適為由,再不願意任原來京城運轉史一職,水若陽於是乾脆讓他在王府賦閒靜養。
昨天水若安正在王府與幾個侍妾飲酒,聽說太子派人來傳皇上口諭,說二十四日皇宮宴請宗親一事,水若安也不出去面見傳話之人,只冷冷讓人出去回道:“王爺身子這些日子不適,只怕不能親自去宮中赴宴,但是王妃和世子是一定會去的。”
眼下水若安已經有九個女兒,世子水潭如今才八歲。不過,還有兩個妾室已經又已經有身孕。水若安一共有過四個王妃,前兩個王妃都是先皇所賜,但都不滿三年便亡故,分別留下一女。第三個王妃是太妃做主賜婚,生有三個女兒,十五年前病故。眼下的忠順王妃,今年剛好三十歲,生一女一子。
三年前開始,水若安不斷在府裡增加新人,眼下的側妃妾室已經有近二十人。僅僅去年一年,忠順王妃就有三個郡主出生。不過,這麼多女人的忠順王府,子嗣就是不盛,眼下依舊只有王妃生下的世子水潭一個男孩。
和其他三個兄弟不同,水若安除了文武兼修,還有一種難以讓人覺察的陰鷙,這點水若陽和水若寧都知道。但是太上皇愛屋及烏,一直偏愛這個淑妃唯一的兒子,又是最小的皇子。當年太上皇臨終時,特意囑咐水若陽要善待這個忠順王弟,而且還給了忠順王一塊免死金牌。
當初兩個王妃嫁進忠順王府,不滿三年,都先後故去。有人傳出說水若安府上養嬖童,養戲子,太上皇都一笑了之。後來傳聞水若安在忠順王府性子古怪,心性殘暴,因為水若安畢竟沒有在外面胡來,所以水若陽也睜隻眼閉隻眼。
最近幾年,忠順王卻換了花樣,讓人專門去江南採買美人,廣納妾室。水若陽也裝作不知,依舊過年過節時派人去傳到宮中赴宴。水若安很少進宮,但只要水若陽有召請,一般都讓王妃帶世子前往。
午後申時,水若安正在屋子裡看著八歲的世子水潭寫字,只見家丁來報:“王爺,皇上身邊的戴權公公來了。”
水若安吃了一驚,忙道:“戴權怎麼來了,我不是說了,我明日不去王妃和世子去進宮?”
見水若安依舊坐著不起身,王妃勸道:“王爺,還是出去見見戴公公吧?”
水若安聽了,這才起身道:“讓戴權到前面花廳,就是本王即刻就來。”
戴權在花廳候了一會,只見水若安披著裘衣出來,似笑非笑地看著戴權道:“戴公公,不知道皇上讓你來是什麼大事?本王身子這些天一直不好,所以本王想在府上靜養。戴公公不會還是來傳進宮赴宴之事吧?”
戴權上前見過禮,忙道:“王爺,皇上知道王爺身子不好,但是皇上說,每年年前皇室宗親宴會,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現在皇上和兩位王爺都不再年輕,所有宗親這樣團聚也不容易,大家能聚一年是一年。若是王爺行走不便,皇上說王爺不是外人,車輦可以直接到太極殿前。如果王爺想早回府歇息,也是可以的。”
水若安聽了,只好道:“既然這樣,戴公公就回稟皇上,本王明天和王妃帶世子六郡主一起進宮。”
二十四日早上,北靜王水若寧和少王爺水溶先去上朝,說下朝後由水溶回來接黛玉和王妃進宮。水汐因為腿腳不方便,所以沒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