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能當對手,不能當朋友

第一百六十五章 能當對手,不能當朋友 (第1/2頁)

推薦閱讀:

羅逸沒想到在大唐的第二日,是有一個人主動來找他。

這個人和他實際本無太大的交集,但卻是他提防的物件。

來人正是褚遂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

褚遂良此番找他,倒不是談公事,而是因此想與他探討書法上的事。

其實論書法,羅逸覺得自己在褚遂良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書法都是小白的“復刻”,看似精美,但是嚴格上來說是沒有他本人的特色的。

不過褚遂良倒真是書法痴,此時倒是親自找上門,與他探討書法上的事。

褚遂良這個人,羅逸是知道的,得分情況看待。一方面,他絕對是大唐的忠臣,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會給你使絆子的人。

褚遂良出身於名門望族。父親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選入文學館,充當國事顧問,為著名的十八學士之一。

而褚遂良是去世百餘年後,唐德宗下詔,將他的畫像繪於凌煙閣上,讓他享有與唐初的開國功臣們同樣的榮耀。

褚遂良的話,歷史上算是在絕望中走完了一生……

褚遂良以書法見長,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他也是朝廷重臣,唐太宗李世民臨死時,授予他託孤重任。然而,在藝術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他,在政治上卻經歷了大起大落,最後客死他鄉,過了100年後,他的忠誠才得到認可。

褚遂良在書法上的成就可謂是一代宗師,這點羅逸也不得不服。

魏晉以來,形成了“學在家族”的傳統,褚遂良出身官宦之家,從小“博涉文史”,擅長書法,“工隸楷”。誰也沒料到,正是憑藉功力深厚的書法,讓他成為朝廷重臣。

貞觀十二年,唐太宗一直視為師長的大書法家虞世南去世了,這讓他特別難過:“虞世南死後,再也找不到人談論書法了!”大臣魏徵聽後,對他說:“褚遂良的字寫得很好,下筆遒勁,有幾分王羲之的感覺。”唐太宗喜出望外,即刻任命褚遂良為“侍書”。

褚遂良不僅書法水平一流,他的學識同樣淵博。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疑惑地問褚遂良說:“舜造過漆器,大禹雕琢過切肉的砧板,當時勸諫舜、禹的有十餘人,食用器物這樣的小事,大臣們為什麼苦諫呢?”褚遂良回答說:“不能鼓勵奢侈。如果把精力放在雕琢上,會妨害農業生產;要是漆器流行起來,以後就一定有人會用金子、玉石來造器具。過分浪費,國家就離危亡不遠了。所以諍臣必定勸諫事情漸發的開端,到它發展到極點,就沒有什麼可以再去勸諫的了。”唐太宗聽了,不住點頭。褚遂良總是這樣旁徵博引,談古論今,令人信服,後來唐太宗感慨地說:“把道理講好,也是要靠學識的。遂良博識,讓人十分敬重。”

褚遂良不但學識淵博,性格也極為耿直,敢於堅持原則,有時連唐太宗的面子也不給。古代皇帝,每天的言行舉止會被記錄下來,作為史料留存,褚遂良有段時間就負責幹這個。

有一天,唐太宗問他:“你記的那些東西,我能看看嗎?”

他回答說:“今天之所以設立我來記錄這些,就是充當古時左右史官的作用,善惡必記,以使皇帝不犯過錯。我還沒聽說過做皇帝的自己要看這些東西呢。”

唐太宗又問:“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記下來嗎?”他回答得十分乾脆:“臣的職責承載在筆上,皇上您的言行我是一定會記錄的。”

貞觀十八年,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平定遼東,褚遂良鑑於隋亡的歷史教訓,舉諫說,不可遠征,以防不測。唐太宗不聽,褚遂良就再次上疏,認為皇帝親征不合情理:“臣把史籍都翻了一遍,從古至今,當皇帝的還沒有親自去打遼東的,派大臣去打,倒是有此先例”,所以“派兩名勇將,發兵四五萬”就可以了。

然而,李二一意孤行,其戰果已經是一場偉大戰役,但對標滿分的李二這次也吃了些苦頭,對他而言算是以失敗告終。在回師途中,唐太宗對勞師遠征深表後悔,回來後提拔褚遂良為黃門侍郎,參與朝政。後來,又任命他為中書令,褚遂良成了唐代政壇上的重臣。

在貞觀二十三年,病重的唐太宗把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召入臥室,對他們說:“當年漢武帝託孤於霍光,劉備託孤於諸葛亮,我以後的事,都託付給你們了。”又轉頭對太子李治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國家之事,我就放心了。”

褚遂良成為託孤之臣,是因為他是李治最強有力的維護者。前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廢黜,朝臣多認為九皇子晉王李治仁厚,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但唐太宗更喜歡四皇子魏王李泰。有一天,他對近臣說:“昨天青雀投入我的懷抱說:‘我到今天才得以成為陛下最親近的兒子,此為我再生之日。我只有一個兒子,百年之後,一定為陛下殺了他,把王位傳給晉王。’父子的倫理,原應當是天性,我見他這樣,非常垂憐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家聽了,面面相覷,都沒說什麼,唯獨褚遂良走上前說:“您也是君王。哪有執掌政權的君王,殺死自己的兒子,傳位給兄弟的道理呢?”唐太宗幡然醒悟,當天立李治為皇太子。

李治即位後,對褚遂良非常感激,封其為河南縣公,第二年又升為河南郡公。永徽四年(653年),褚遂良被拜為尚書右僕射,執掌朝政大權。然而李治做夢也想不到,因為立皇后的問題,褚遂良成了他最大的絆腳石。

永徽六年,李治想要廢黜王皇后,冊立武則天為皇后。有一天,他傳召長孫無忌、褚遂良、李積和于志寧四位重臣入內殿開御前會議。這些人事前得到訊息,商議如何勸諫,但誰也不想放這頭一炮,褚遂良主動請纓說:“我來吧。我奉先帝遺詔輔佐陛下,如果不盡愚忠,無臉去見先帝。”

李治一開口,就把廢后的理由提得很充分:“罪莫大於絕嗣,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儀生有皇子,眾位卿家意下如何?”

沒等別人開口,褚遂良第一個站出來說:“皇后系出名門,也是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去世之際,曾拉著微臣的手說:朕現在將佳兒和佳婦託付給卿。當時陛下也在場,想必聽得很清楚。臣沒聽說皇后犯了什麼過錯,豈可輕言廢立之事!臣絕不會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違背先帝的遺命。”

任憑李治如何解釋,褚遂良就是不同意,當天的會議不歡而散。第二天,李治再次召集開會,褚遂良直言不諱地說:“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請另選他人。武昭儀曾伺奉過先帝,人人都知道,又怎麼能瞞得過呢?倘立她為皇后,天下人將會做何感想呢?”

這句話說到了李治的痛處,他羞愧得沒說話。褚遂良卻越說越激動:“愚臣觸犯了聖上的尊嚴,罪該萬死,只願不辜負先帝的厚恩,哪裡還顧性命。”說完把帽子摘了下來,還把上朝時執的手板放到臺階上,說:“還陛下這個手板,我要告老還鄉!”李治大怒,命令侍衛直接把他架出去。

最終,李治不顧褚遂良等人的反對,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褚遂良因為違背聖意,被貶為潭州都督。顯慶二年,又貶到桂州任都督。武則天還不解氣,不久又將他貶為愛州刺史。顯慶四年,褚遂良在流放中絕望地死去。

但就是這麼恨褚遂良的武則天,都想在死後給他正名。

神龍元年,武則天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彌留之際,她下了道遺詔,裡邊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這相當於給褚遂良等人平反。武則天當過皇帝之後,閱遍群臣,她雖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卻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與忠誠。

最新小說: 色淚 滿朝奸佞,你要我當千古一帝 冥王逼嫁:驅魔少女,Go! 紅樓後續 渡邪錄:翡翠夢境 太歲官婿 大唐第一臣 水滸大潑皮 北胤前傳 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 最強猛士之漢末崛起 布衣小書生 抗戰之扞衛者 大唐:從為李二批命開始 大唐:開局熊孩子,舉報親爹李二 三國之重生劉莽 宋吹 奇門現代錄 謀略南陳 裂石響驚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