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二有女為高陽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二有女為高陽 (第2/2頁)

推薦閱讀:

還有唐肅宗的女兒郜國公主和幾個官員私通,最後官員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公主也被幽禁起來了;再看高陽公主,一沒離婚,二沒幽禁,三沒降低待遇,幾乎啥事沒有。

只是辯機和公主府的奴僕們,卻是無論如何也留不下一條命了。心愛之人死狀如此慘烈,高陽公主卻什麼也做不了,只能把怨恨藏在心裡。後來李世民去世的時候,身為女兒的高陽公主一點傷心的反應都沒有,完全無動於衷。此後,可能因為某種補償心態,她還開始與一些和尚、道士、自稱能見鬼的“奇人異士”交從甚密。看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同學發現一件事,滾滾君說的全是《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的內容,《舊唐書》裡有沒有記載呢?

其實,這就是許多學者對這整個私通事件是否存在的懷疑理由之一。先說幾個公認的疑點:首先,我們前面說過,房玄齡臨終前上書一封,讓李世民對高陽公主感慨了一番,說明這個時候父女二人關係尚可,私通一事還沒被曝光。而房玄齡和李世民去世的時間間隔不超過一年,這一年內鬧出這麼大的醜聞,《舊唐書》裡又沒有公主傳,難道李世民的本紀裡不記一筆嗎?

可是《舊唐書》記載了高陽公主如何在房家攪和、和丈夫參與謀反等等壞事,但偏偏就是沒有提過她和辯機私通這檔子事。其次,宋太宗時期的《太平御覽》中也沒提到這件事,宋仁宗時編成的《新唐書》第一次把這事情擺到檯面上來了。

《新唐書》確實是正史,但也是一本被公認糅雜了許多野史雜記、筆記小說的史書,比如原本在正史上默默無聞的宜城公主,在《新唐書》裡搖身一變成了家暴駙馬、虐待情敵的妒婦;安樂公主原本的結局是“格戰良久被斬”,到《新唐書》裡成了,先是不知道為什麼大晚上“覽鏡作眉”,然後逃跑路上被殺;更別提對武則天等執政、參政女性的“特殊照顧”了,所以你說高陽公主有沒有份得到這種特殊照顧呢?

更有學者指出歐陽修、司馬光等人可能有排佛立場、考證高陽公主和辯機的年齡差、以及討論二人一個在戒律森嚴的寺廟、一個在耳舌眾多的權貴家庭,客觀上到底能不能發展關係等等問題,這裡就不詳說了。

而且如果高陽公主在父皇去世時“無哀容”,注意,不是“臉上哭唧唧、心理笑嘻嘻”,就是明目張膽地面無表情,裝都不裝一下,在古代算不算得上不孝?

有個成語叫“十惡不赦”,指的是十種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其中一條就是“不孝”。

試想一下,堂堂公主,國孝家孝期間,面無哀容,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她在因為情郎之死恨她爹,就算不受貶斥,難道不會引起非議嗎?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更詳細的分析,然後得出自己的結論。但是,不管此事是否存在,李治繼位的第二年就去了高陽公主的宅第做客,看起來似乎一切正常。

而高陽公主的結局,也與風月私情扯不上關係。她的死,源於一樁牽連眾多、卻頗有爭議的謀反案。

唐高宗永徽四年,“一切正常”的高陽公主想起了自己宅鬥設定,把槍口瞄準了房遺直,於是派人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只要能把他拉下馬,爵位不就輪到房遺愛了嗎?

但這麼大一頂帽子扣下來,控訴人不僅是弟弟的老婆,還是皇帝的妹妹,這誰頂得住?房遺直乾脆豁出去了,就把弟弟兩口子那堆七七八八的事情全抖出來了,末了還說——罪盈惡稔,恐累臣私門。他們這麼搞以後肯定會出事,我提前告發,至少我的家族還能有個一線生機。

於是,李治下令讓長孫無忌審理,房遺愛為了活命自爆的同時開始連環爆破,牽扯出了一票皇親國戚,本來“平平無奇”的誣告案,一下子變成了震驚朝野的謀反案,牽扯其中的不僅有房遺愛和高陽公主,還有以下人員:荊王李元景,他是李淵兒子,前面說過他女兒嫁了房遺愛的弟弟房遺則,他還私底下說自己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手把日月”,這跟那什麼“夢日入懷”有異曲同工之妙。

史書但凡記載這樣的夢,主角不是當了皇帝,就是因為謀反被皇帝砍了頭。

吳王李恪,他是太宗的第三子,李世民親口說過“英果類我”,這孩子像我,也提出過想讓他當太子,甭管這是他的真實想法還是一種試探,反正長孫無忌當時竭力反對,最後立了李治當接班人。武將薛萬徹,薛萬徹的妻子是李治的姑姑丹陽公主,薛萬徹因為被貶官心懷怨念,和房遺愛私下聯絡說要擁立荊王李元景。還有巴陵公主和她的駙馬柴令武,柴令武的母親就是平陽昭公主,柴令武以妻子巴陵公主生病求醫的名義留在長安,也打算伺機而動;好傢伙,敢情巴陵公主的作用就是生病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高陽公主在幹什麼,史書裡有這麼一句——主使掖廷令陳玄運伺宮省禨祥,步星次。

現在我們看天象、看星座什麼的覺得無所謂,但古代如果你看天象、找算命,就本就是謀反標配。等於李治的叔叔、姑父、哥哥、妹妹全謀反了,結局當然是砍頭的砍頭、賜死的賜死,一個也沒跑掉。吳王李恪死前還在大呼——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這是李恪死前最絕望的詛咒。永徽年間的驚濤巨浪這個案子爭議很大,有人覺得證據確鑿;也有人覺得這是個冤案,其中最冤的就是吳王李恪。

作為高祖李淵實際意義上庶長子的李元景,被明確記載了謀反言行;而作為太宗李世民實際意義上的庶長子李恪,怎麼看怎麼像是無辜路人的,他如果跟著叔叔李元景謀反,成功了叔叔當皇帝,那皇位能傳給他這個侄子嗎?

到時候作為太宗兒子、又有擁立之功的他,反而還會受到猜忌,完全划不來。所以,恰恰是因為李恪是太宗實際意義上的庶長子,又曾是太子候選人,他的存在即威脅,所以正好借一個謀反案把他扯進去,處之而後快,這樣才比較合理。

這也就難怪他死前會如此冤屈了。所以有觀點認為,這個案子就算不是長孫無忌炮製出來,起碼也是他把案件擴大化了,為的就是幫李治除掉皇位的潛在威脅、也為自己除掉一些政敵,但因為案做得太絕,讓李治心懷不滿,最後藉著廢王立武一事從長孫無忌手裡奪回了權力。

那麼羅逸對於高陽的評價,也更多是覺得這孩子是屬於打小的叛逆,不過看如今這個年紀,倒也還有機會教好就是了。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移民全球 大宋中興傳 明末之藩王崛起 大唐:李世民找我當大官 三國:我,開局選擇反賊陣營 水滸王倫 大唐:長樂賴在我家不走了 我就是要做皇帝 重生之烽火一生 快穿逆襲:炮灰寵夫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你 回到明朝當海盜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