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逸又豈能認不出那個被打成豬頭的傢伙,雖然他猜測此人應該是祿東贊,但是也沒得到真正的承認。
至於他這次送這些書籍,看似是好心,其實還真是在為了辯機鋪路。
歷史上吐蕃出使大唐的次數有幾次,所以羅逸可不擔心這些傢伙不會再來。
尤其是明年討伐吐谷渾,絕對會牽動吐蕃人前來大唐。
事實就是歷史上吐蕃對於大唐一直算是賊心不死的典範。而且也曾經雙方頻繁發起過戰役。
來來去去無非是爭吐谷渾,西域的安西四鎮,以及河隴之地。這在安史之亂前,大唐還在雙方戰事上佔優勢,但是安史之亂後大唐的優勢漸無,直到唐德宗時才稍稍扭轉了局勢。
不過羅逸知道這之後的歷史應當會不一樣了。畢竟他有意扶持的是“大唐雙龍”。
李承乾主內以及內陸戰事,而李泰負責海上擴張版圖。關於這點,事實就是兩兄弟也肯定會在這一代上好好合作。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帝位統治是李承乾的,而海外需要拓展精神,那是李泰想要的。算是各取所需。
羅逸知道李泰這看似是讓步,但其實也算是因為他的野心已經是做大唐皇帝不能滿足的。
若是可以,羅逸說的讓世界都插上大唐的旗幟,那是何等的威風。而世人會記住開拓之人是他魏王李泰!
那李承乾貪的是什麼?羅逸知道他貪一個“兄友弟恭”,算是有意和他爹李二搞個反叛。他爹不能搞定的兄弟情,由他來搞定。
所以羅逸一直以來給兩位皇子都是灌輸的這方面思想。現在看來也算是初具成效。
此時羅逸在吐蕃使團館,也算是和吐彌桑布扎聊著佛學上的事。羅逸很聰明,基本上就是把自己這一面展現給這三個吐蕃人,畢竟羅逸這人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藏拙有一手。
“這手好字,也是羅逸你寫的?”
“我這人也就這點愛好了。”羅逸此時是笑著擺手。
最後欣喜之餘的吐彌桑布扎還想留羅逸在使團館吃飯,但自然是被羅逸婉拒了。
此時羅逸要走,就聽這三個吐蕃人用吐蕃語交流。顯然是知道羅逸並不懂吐蕃語。
但羅逸不懂,不代表小白不懂。
根據小白的翻譯,羅逸知道這祿東贊說的是:“快些送這傢伙走吧,等下我們還有要事相商。”
羅逸此時離開了吐蕃的使團館,說實話他個人而言認為這一趟是來對了的。畢竟聽到祿東贊這句話,那便是完全沒把他這裝的“佛痴”放在眼裡。
至於這些吐蕃人想做什麼,那羅逸就不知曉了。
此間羅逸離開使團館,倒是直接去的翼國公府串門。秦懷道和秦善道倒也是嘴甜,都是叫羅逸為兄長。
羅逸知道秦善道比自己的哥哥看起來優秀,於是此次前去,倒也有了教授“徒弟”的意思。
羅逸知道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只要優秀的門徒多,而且各自術業有專攻,何愁大事不成?
當然羅逸一開始並沒有如此表露心跡,主要是他想知道秦善道對什麼感興趣。
事實也是如此,繼承秦家家業的肯定是秦懷道。這在古代長兄且是嫡長子就是有這般的大優勢。
不過這秦家兄弟關係不錯,羅逸知道秦善道的日子以後也不會很難過。但是作為老二,在古代有時候就是這麼的無奈。
除非你像李二,能夠如此的逆天。
羅逸此時看秦善道倒是對於秦瓊的武功那也是學得有伴有樣。至少羅逸覺得同齡人已經大秦善道兩三歲的傢伙都可能打不過秦善道。
而歷史上秦善道就是一個靠軍功到“上柱國”的人,可想而知他個人的勇猛應當是不輸他老爹秦瓊的。
“羅哥哥,你這看著我練武,我可有些不好意思了。”
“這有什麼怕羞的,”羅逸此時是擺手笑道:“對了善道,你有沒有想過以後要做什麼?”
“當一個大將軍!”秦善道此時倒是說得很快,顯然這是他從小的志願。
“那你是想成為你爹那般勇冠三軍的將軍,還是成為李靖那般的帥才。”
秦善道聽了之後,倒是心裡有些意動:“不瞞哥哥,我其實更向往做一個帥才。”
羅逸沒想到這小子倒也是有雄心壯志的人。
“好了,近來我想傳道受業,你有沒有興趣和我學習。”
但誰知羅逸竟是得到了秦善道的搖頭否定:“哥哥你醫術過人,聽程叔說你在農經和其他方面也都是天縱之才,但是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