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叫來張紹、張遵、黃崇、李球和陳壽,一起討論事宜。
諸葛瞻看著黃崇,道:“黃兄啊,你的三步走。第一步,讓姜維自己告老辭官。第二步,聯合諸臣排擠姜維,第三步,取代董厥控制尚書檯。這第一步我試過了,走不通,那麼就應該聯合諸臣排擠姜維了。”
黃崇想了想,道:“葛侯,第一步走不通是意料之中的事,這第二步和第三步其實可以一起走,聯合諸臣非常重要,取代董厥也是必然。”
諸葛瞻道:“可是我怎麼才能做到呢,他已經一個多月不來尚書檯而只在軍營,那是他的地盤,這樣下去我沒有一點辦法。”
張紹道:“葛侯不用著急,我已經派人疏通宦官黃皓的關係,讓他每日在陛下面前美言你幾句。”
張遵道:“如果葛侯能儘早獲得尚書檯的絕對權力,成為新任尚書令,那一切都好辦了。”
當眾人討論之時,諸葛尚走進大堂,道:“父親,黃皓是宦官,你不能和宦官走得太近,應該想辦法除掉這個宦官才是啊!”
一看是諸葛尚來了,諸葛瞻斥訴道:“你懂什麼,還不快去學習!”
“父親,哎!”諸葛尚無奈離去。
諸葛瞻道:“我這孩子,總喜歡聊國事,我沒教育好,我等繼續商議吧。明日上朝,我聽說姜大將軍會將軍需賬表上交,這下有好事看了。”
李球道:“這有什麼好事看?”
諸葛瞻道:“如今是景耀三年,對外沒有戰爭,對內沒有叛亂,而軍隊的開支卻沒有減少,這該怎麼說。”
黃崇道:“不打仗無法按攻佔領國土地,獲得更多人口和物資,這確實是姜維比較棘手的事。”
諸葛瞻道:“因為之前新政沒有得到實施,而天下形勢又不明朗,我國依然最弱,陛下因此而憂慮。我等持續拉攏黃皓,說不定明年真會有一些改變。”
陳壽道:“葛侯,據在下判斷,國內朝政遲早歸你所有,而明年真是個好時機。”
諸葛瞻道:“何以認為?”
陳壽道:“就如剛才葛侯所說,姜維已經一個多月不來尚書檯,這明擺著把政務交給了尚書令及眾尚書。其次,姜維也好,董厥也好,都年紀太大。姜維已經六十歲,董厥也年輕不了幾歲。再其次,國內民眾更支援葛侯你,都覺得葛侯能繼承丞相遺志,領導國事,走向復興。所有結合各種情況來看,明年葛侯極有可能一統內政。”
諸葛瞻聽後感到滿意,又看著眾人,道:“各位也都這麼認為嗎?”
張紹、張遵、黃崇、李球皆表態贊同。諸葛瞻對陳壽道:“你的同窗李密現在以太子洗馬的身份出使吳國,而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大將軍主簿,我若統政,命你做我的主簿。”
陳壽拜道:“謝葛侯。屬下還有一事,不知該講不該講。”
諸葛瞻扶起,道:“你講。”
陳壽道:“我擔心葛侯控制不了黃皓。”
諸葛瞻向前走了幾步,帶著疑惑的眼神看著前方,道:“我會控制不了黃皓?一個宦官!”
陳壽跟其身後,道:“黃皓可不是一般的宦官,他現在的官職是中常侍,是陛下身邊的親近之人。如果陛下過於親近他,使其權力膨脹,必會影響葛侯的權威。所以黃皓只能拉攏,不可放縱,要讓他為葛侯所用,一同制衡姜維。若一味放縱,想想十常侍之亂,至今也不過七十年,再發生那樣的情況,天下百姓和國家忠臣都難有好下場。”
諸葛瞻略微點頭,道:“這我當然知道,我和宦官,各有所需,合作與防備,皆要重視。”
陳壽道:“屬下明白了。”
諸葛瞻轉過身來看著眾人,眾人皆站到諸葛瞻身前,諸葛瞻道:“諸位不僅僅是我的好友,更是一條戰船上的戰士,如今好比逆水而行,須更加勇敢團結,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眾人道:“我等願效犬馬之勞,跟隨葛侯!”
那麼明日上朝,究竟會發生什麼事,關於這個問題,請看下一章:帝王術各取所長。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