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皇帝孫休,對於季漢君臣來說是一個未知數。為何這麼說?因為季漢雖然一直在收集鄰國的情報,但一直未知此人對於兩國聯盟的態度。
此人究竟是暴君、庸君、昏君?還是聖君、明君、仁君?猜測永遠是不夠的,只有當漢國使者見到其本人,或許才能真正的知曉。
今日,吳宮正殿。
吳皇孫休及百官接見漢國使者李密、常忌。
李密作揖道:“漢國使者李密朝見吳國皇帝。”
只見吳左將軍張布嚴厲喝道:“跪下!”
李密凜然道:“漢國之臣只跪漢國皇帝,豈有跪他國君主之理。”
吳丞相濮陽興道:“漢國就像一隻遲暮的老鳥,他堅持不了多久了。”
李密道:“或許漢國確實是一隻老鳥,更是一隻不朽不滅的烈火鳳鳥。”
吳驃騎將軍施績字公緒)道:“貴國甲兵不過十萬,卻有萬人指向荊州,此為何意?”
李密道:“吳國新君繼位,使者未見來訪,我朝天才不知貴國國情,所以增加巴東守衛而尋求自保,僅此而已。”
吳鎮軍將軍陸抗字幼節)道:“你國地處西蜀,自保多年,是否還有能力圖天下?”
李密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我主有齊桓之志,早晚必圖天下。”
吳徵西將軍留平道:“貴國像你一般注重仁孝的人,還剩多少?”
李密道:“我漢國以仁治國,以孝治國,人人皆注重仁義孝道。非要談其數量,車載斗量,難以數之。”
見李密回覆流利,自信正氣,吳帝孫休咳嗽一聲,道:“好了好了,漢國使者是前來談論盟約的,諸愛卿應給與歡迎,就不要再質問了。”他說後,吳國諸臣才不再發問。
孫休看著李密,道:“李使者,實在有些過意不去,我國國事繁忙,沒來得及派遣使者前往貴國通好,還望貴國多多理解。”
李密道:“吳皇,漢、吳二國是盟國,漢國與貴國大皇帝達成盟約至今,已經三十餘年。之後彼此安定一方,造福百姓。又一同進圖魏賊,保守霸業,所以如今天下三分鼎立,誰主沉浮,未見分曉。”
孫休點了點頭,道:“都三十餘年了,真的好快。我朝若從先輩開創江東基業到如今,那就更久了。”
張佈道:“陛下,若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長沙桓王孫策,字伯符)一統江東算起,到如今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已經有六十年時間了。”
孫休感嘆道:“六十年了,長沙桓王、大皇帝、候官侯孫亮,字子明),再到吾,四代六十年都沒入主中原,而如今魏國國力更是本國的三倍,鄰國的五、六倍,那還有希望嗎?”
見孫休疑惑,張布等人皆不知如何回覆,李密也顯得尷尬,副使常忌站出來,道:“君王,在下認為魏國必敗,漢、吳必勝!”
孫休大驚,道:“汝是何人?”
常忌道:“我乃漢國副使蜀郡江原人常忌。”
張佈道:“副使不應插話。”
孫休道:“別,等他說完。常副使,為何汝認為漢、吳必勝,魏國必敗呢?”
常忌道:“魏國篡漢,大逆不道,今雖佔據中原,不過外強中乾。司馬父子秉權多年,司馬昭更手弒曹髦。後所另立之人,不過一傀儡,魏賊氣數將盡。漢、吳二國一時無法武力攻克魏國,魏國早晚也會被司馬篡取,此乃報應,此乃天意。魏國看似最強然必亡,天下重歸一統,則指日可待。”
孫休道:“汝真認為魏國不久便會滅亡,天下不久就會一統?”
常忌道:“是的,天下分離近百年,百姓期盼一統已久,論天時論人心,也到了重歸一統的時候。當魏國出現衰敗之際,便是漢、吳二國聯合越發鞏固,走向強盛之時,我斷言魏國必亡,漢、吳比將取而代之!”
孫休點了點頭,道:“有點道理,看來這個漢國副使還挺有見解的。”道後孫休看著一側,道:“薛愛卿”。薛珝聽後即出列。
薛珝,字道玉,沛郡竹邑人。他是太子少傅薛綜之子。有才識,官職為吳五官中郎將。
孫休道:“既然漢國使者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那吾也應該派使者出使鄰國了,要不汝去吧。”
薛珝聽後稍顯猶豫,還是道:“臣薛珝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