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入殿向劉徹請安,卻不想衛青一早便已被招致到了身邊,就如此不湊巧地碰在了一起。李廣先向劉徹叩首行禮,侷促了稍許,才低眉朝著衛青拱手拜了聲大將軍,卻也未說再多恭賀的言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衛青還是一如既往,拱手回禮,極恭敬地喚了一聲李將軍。
畢竟衛青的年紀比李老將軍那早夭的長子還要輕上幾歲,如今卻要已在沙場上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的老將軍拜謁於他。且劉徹此次喚來的,皆是朝中提拔的一干年輕將領,卻也只有老將軍與這些年輕將軍格格不入。
劉徹也是能明白李廣心中的不平,便也溫言軟語地體恤一番,算作安撫。
除了劉徹提拔許多的年輕將領,還有許多劉徹從民間拔擢地位低微的儒學之士。劉徹以為與丞相為首的外朝不同,這些人來自於民間,也更加了解民情,對社會的弊端也比較瞭解。同時,他們學識淵博,思想開明,積極進取,劉徹對這一批人非常信任,讓他們預聞政事,託為心腹。
這些人雖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員,也沒有固定的官職,有時天子甚至把他們當做賓客看待。但他們經常代表皇帝在朝廷發表意見,有時他們根據漢武帝的旨意,在朝廷上與大臣辯論,詰責朝臣,駁得朝廷大臣啞口無言。
劉徹此時招他們來也未說什麼,看似像是閒聊,順便給這些人一個謁見大將軍的機會。相談中卻提及自己有將奏章的拆讀與審議,轉歸與大將軍批閱的意願,實則也是向這些官員們露一個口風,自己已有意要制衡以丞相為首的前朝。
“如若至此,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恐其權已遠出丞相之右爾。”席間有人竊竊私語道。
衛青只說自己德薄才弱,如今朝廷多處用兵,僅是軍務就已是十分沉重了。前朝政務,自己尚不敢染指。
劉徹望著他,還是那副低垂著眉眼,不露聲色的樣子,可卻覺得他此次從塞外回來,似乎更加沉默了,與他也不像以往那般親近。封了他三個兒子為列候,似乎也並未讓他有一絲喜悅,倒像是讓他徒增了許多煩憂來。
他一再推辭如此厚封,只言他有幸待罪軍中,仰仗天子神靈。全軍將士拚死奮戰,才旗開得勝。如今既已加封了他的食邑,三子尚幼,寸功未盡,卻封他們為侯。這叫跟隨他一同作戰的將士們如何看待他?
“大將軍身居高位,卻還是如此謹小慎微。”劉徹望著他攢眉緊鎖的樣子,揶揄道:“好,既然大將軍開口,此次隨從大將軍北征者,皆有封賞。”
說罷,饒有興味地望著他,輕笑道:“如此可好?”
他自然是不能駁了別人的封賞,他如此堵他的口,他必然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便才言罷此事。
“朕聞說,今日京城出了一件奇事,朕從各個郡國抽取豪富人家,遷往關中地區,結果有人不服,縱其手下報復當地官員?”劉徹忽然論其此事。
“回陛下,此人名為郭解,江湖遊俠。在當地有一點勢力,常逾越官府做一些不矩之事。”殿下有人回應道。
“原來我朝廷法度,竟還拿一些人沒有辦法。”劉徹冷笑一聲。
“據說此人,曾與淮南王劉安私交甚密……”
一提淮南王劉安,劉徹心中就有一股怒氣湧上來。但他按下不表,只望向一旁的沉默不語的衛青,輕聲道:“不知道大將軍你怎麼看?”
“臣對此事並不十分清楚。”衛青輕聲道。
“既不清楚,便去好好查一查吧。過後朕會再問你……”劉徹只意味深長地輕哼了一聲,未再多語。
如今漠南怕是會安定一些時日,內患才是擺在眼前亟待解決的。
晨會散去,衛青與眾朝臣一同出了清涼殿,正與張次公囑咐著一些事情,不想正巧碰上了初返京城,來未央宮中請安的淮南王女劉陵。
劉陵見衛青忙行大禮,恭賀一聲“大將軍”,目光卻不禁流轉向一旁的張次公,意味深長地一笑,也未多語便向後殿去了。
衛青沒在意,正要走,卻見身邊的張次公的魂像是被誰勾走了一樣,望著那淮南王女劉陵離去的方向,怔在原地一動不動。
衛青注視著他的目光一路遊走,輕輕咳了兩聲,才喚回張次公的神來。
張次公的臉驟然紅了,忙羞赧地低下頭解釋道:“大將軍,末將……”
對面人抬手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胸口,輕聲到了一句好自為之,便頭也不迴轉身而去了。
喜歡一舞長安請大家收藏:()一舞長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