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權躺在地上,枕著雙手,扯了一根鋪著的枯草叼在嘴裡,睜大了眼睛的望著上方,沒有焦點,就是這樣的望著。
地面很硬,鋪著的草也不厚,冰冷直入骨髓,本來老道還拿了一床不知道什麼材質的被子,但是聞著那股刺鼻的黴味實在更難入睡,所以陳權最終還是婉拒了。好在廟裡不大,爐火燒的也夠旺,加上自己膘肥肉厚,於是安慰自己,除了身下涼些,其實還略好過之前出租屋內的陰寒。
陳權的腳上還裹著那兩節衣袖,身上依舊套著保暖內衣,雖然已經髒的不成樣子,可是也沒有什麼換洗的衣服。老道拿了一件不知道什麼年月的舊道袍給陳權,穿上之後才發現,看似瘦小的老道其實並不矮小。
老道對陳權的保暖內衣十分的好奇,一直琢磨著這是哪家作坊織的料子,以他的見多識廣也從未見過,然後就腦洞大開的列舉大唐的陳姓家族,話裡話外好心的幫著陳權尋親。
陳權在一旁心不在焉的附和著,心裡卻也暗暗在想,這要真的在這大唐有個親人該多好。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陳權聽著不遠處老道細細的鼾聲,卻怎麼也睡不著,不是因為寒冷,16天過去了,自己多少已經有些適應了這樣的生活。
而是一直在思考著剛剛和老道的對話,每一字,每一句的一遍遍嚼著,漸漸的這個世界變得清晰了起來。
——
“”道長,您知道韓愈和柳宗元嗎?白居易還有李商隱杜牧呢?“
“你說誰?”老道有些愣神。
“韓,韓愈,柳宗元~~“老道的表現讓陳權有些心裡沒底,這不會是個魔改的大唐吧?
”大郎,此處只你我二人,若是在外切不可直呼名姓。“老道嚴厲的說道。
”啊?‘想了一下,陳權明白了,看來這人是有的,只是自己的叫法不禮貌,可不這麼叫怎麼叫?他們字什麼,號什麼也記不得了啊。
“那個,那個我也只是記得以前好像聽人提起過這幾個名字。”陳權深深嘆了一口氣,接著說:“不瞞道長,先前和道長所說的,我睜開眼睛就到了這裡,確實不是妄言,而如何來到這裡的,我記不得了。可我知道自己叫什麼,多大,在蜀地居住過,祖籍幽州。”
“也知道,知道自己沒了親人,可更多的事情就完全不知了,自己就如同一個沒有過往的孤兒一般。“
”所以才冒昧詢問道長,我記得的這幾個名字或許能讓我想起一些事情來。“
陳權發誓自己所說刨去語言潤色的部分,都是真的。
老道定定的看了陳權好一會,也嘆了口氣說:”觀你身上所穿之衣物,老道雖多混跡於鄉野,但這幾十年來大唐多半也是走遍了的,眼力也不算拙,卻是未曾見過如此的織物,怕也是哪一家豪族高門才有的。“
”再看大郎身形,膚色,加之日前觀大郎劈柴,似是不慣,手掌也僅有薄薄一層新繭,這也便是為何老道之前說大郎是和尚的緣由。現今天下,何嘗有窮苦人家有大郎這般的?“
老道想了想,看了一眼陳權,眼神裡似乎透著些憐憫,輕聲說:“大郎,或許你是遭了難流落至此,老道也說不準。你剛剛問的我倒是可以回答你,若是果如你說的,能想起什麼便好了。”
說完這些話,老道把空了的碗撿了起來,起身在牆角的木桶裡舀了一瓢水略洗了下就把碗擺放回了供案,陳權也麻利的用煮飯的陶鍋裝了一鍋水,放在的爐子上,又在爐裡塞了根柴。就這樣滿懷期待的等著老道的下文。
等著老道坐回到爐邊,伸手慢慢的烤著,指尖的血泡看的出來還是很痛,老道一直蜷著手,用手背朝著爐火,過了一會,大概老道也在回憶中尋找著關於陳權問題的答案,才慢慢的說:
”韓愈,韓昌黎好像已經亡故二十年了吧。
“柳宗元,柳河東也大約故去二十幾年了。”
什麼?韓愈和柳宗元都不在了,陳權心裡有些急,他記憶中關於唐朝本就不多的部分就這樣又被抹去了兩筆。
雖然即便韓愈柳宗元還活著,對陳權來說也沒任何的實際意義。但這就像是地圖上的座標,哪怕是自己永遠都到不了的地方,可是一個個明確的標記依舊會讓這個世界顯得清晰而又真實一些。
“那白居易,李商隱,杜牧呢?”陳權也顧不得什麼禮貌了,焦急的聲音甚至有些顫抖。
老道抬頭看了眼陳權,想了一下:“白樂天,聽說去年還在東都洛陽開鑿龍門的石灘,近來倒未聽聞訊息,雖也是古稀老翁了,但是想來應該還是好好的,據說當時在龍門還有詩作,可惜老道卻不得見詩文全貌。真真是可惜。”
“杜牧之,杜家的十三郎,嘖嘖,二十年前憑一篇《阿房宮賦》名動大唐。之後也是美文不絕,聽聞前兩年外放了刺史,去年好像又遷了池州任下,杜十三郎還正值壯年,老道可是十分期待十三郎的好文章。”說起杜牧,老道有些眉飛色舞,頗有幾分後世粉絲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