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最後試驗失敗了,連帶附近的老鄉都死了,看來這種武器危害性很大,所以軍隊不得已炸燬了溶洞,考慮到國際影響,又抹去了這個兵工廠存在的一切訊息。”
趙曉輝摘下眼鏡,靠在沙發背上想了想。
“有道理,這個兵工廠研究的東西很特別,所以才這麼小心。那咱們之前的猜測是有可能的,或許真是山體內有什麼物質遺留,所以581部隊做試驗的時候才會出現意外,而且這種物質至少在60年代是不知道的,所以檢測的時候沒有檢測出來。”
“不過前天咱們去的時候你不是也測過有害物質了嗎?”
“那不一樣,要麼,我帶的便攜檢測儀也測不出,要麼就是經過幾十年已經沒了,這都有可能,或者是必須經過特殊條件觸發,比如有核輻射之類的。反正,這種假設首先是成立的。”
孫浩聊的有些累,起身走了兩圈,突然說道:“您這裡有沒有聯網的計算機?這個奇襲計劃會不會在網上能查到呢?”
“有啊!”
趙曉輝起身向臥室走去,孫浩跟著他進去,開啟膝上型電腦連上網,孫浩在搜尋引擎中輸入了奇襲計劃幾個字。
網頁中蹦出了上萬條和奇襲計劃相關的資訊,可看了半天,一個有用的都沒有。
孫浩有些失望,想了想,湊上去重新輸了周烈兩個字。
結果還是沒有什麼發現。
“我估計也不會有,要不早就有人來這裡探查了。”趙曉輝嘆口氣。
孫浩琢磨了一下,又在搜尋框裡輸了戴春農幾個字,一點確認,網頁上立刻出現了一個人的簡歷。
戴荃,1901年出生,川西人,民國政府陸軍中將,曾任民國政府情報總局局長,抗戰中化名戴春農,1944年因飛機失事喪生。
“就是他!”
孫浩指著網頁對趙曉輝說,“我猜測戴局長就是他,你看果然是!這可是民國政府的特務頭子,這種秘密研究在他主持下進行就對了,善後的事應該也是他乾的!”
趙曉輝把戴荃的生平認真的記到筆記本上,然後對孫浩說:“民國政府投這麼多財力,又是讓特務頭子牽頭,還號稱是扭轉時局的奇兵,這武器得有多大威力啊!這還是試驗中就出了問題,要是真投入戰場,結局真是難以預測!”
“也可能戰局就真的扭轉了呢!不過沒發生的事,現在猜測也沒什麼意義了。”
孫浩一邊在網上翻戴荃的資訊,一邊隨口答到。
過了會,孫浩關上網頁,看趙曉輝已經回到客廳看剛才的記錄,也趕緊過去。
趙曉輝見他看完了,問道:“怎麼樣?有什麼新發現?”
“也沒什麼太多的,網上就是說這個戴荃在抗戰時期是他們老大的學生,也是他的心腹,很多不便於擺到桌面上的事都是他乾的。我又查了查抗戰時期關於生化武器的資訊,但是隻查到敵人對我們使用了生化武器,造成大量傷亡,沒看到我們在這方面研究的記錄。”
“那是,要有咱們早就知道了。先不說這個了,繼續講講,後來你是怎麼出來的?我看你是從上游回來的,之前你不是往下游走的嗎?”
“是啊,我過去的那個通道岔路太多,我本來就是迷路才找到兵工廠的,原路返回肯定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