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見識廣播,臣遠不如陛下。”湯若望十分謙卑地說。
“可他們終究是上帝的子民,我身為傳教士,有義務幫助他們。”湯若望固執己見。
雖然天主教和新教不是一派,但終究打的是耶穌基督的旗號,說他們是一家人也不為過,當然,這是面對外人的時候。
如果關起門來說話,而且羅馬教宗重掌大權的話,毫無疑問,這些西洋國家一定會把狗腦子打出來的。
可還不等張培綸說他們有罪,不能免於懲罰,最多給個機會戴罪立功時,湯若望就彷彿朱慈烺肚子裡的蛔蟲一樣對朱慈烺提議起來。
“陛下,臣可以帶領他們做工匠,為我天朝打造西洋武器,還有工坊,讓他們將功贖罪,陛下看怎麼樣?”
將功贖罪,這是一個在東西方都很常見的行為,湯若望自然對此很熟悉,首先想到用這個辦法解救自己的教友。
“你們可以做什麼?”朱慈烺沒有急著答覆湯若望。
讓湯若望和那幫子戰俘為自己打造西洋武器,朱慈烺自然樂於見到,何況他也想知道幾十年過去了,西洋的軍事科技又發展到那一步了。
湯若望大約是二十幾年前的萬曆年間來到大明的,這之後就沒回去過,雖然他學識非常豐富,堪稱一個西方的實用派學者,但畢竟他很多年沒回到西洋了,對於西洋現在的情況並不瞭解。
“佛郎機大炮、紅衣大炮、蓋倫帆船、板甲,我們都可以為陛下打造。”湯若望如數家珍地將自己會建造的武器告訴朱慈烺。
“佛郎機、紅衣大炮,大明的工匠早就會打造了,而且明軍早就大量使用這種火炮了,不需要你來建造。”
“蓋倫帆船,朕知道是西洋一種擅長遠洋航行的船隻,但太小了,而且大明能建造更大的船隻,想要造出類似蓋倫帆船的遠洋船隻,只要吩咐工部抓緊時間改進就行。”
“至於板甲,華而不實,造價昂貴,防禦力比之布面甲強不了多少,沒什麼用。”
朱慈烺把湯若望說出來的東西貶斥的一文不值,當然他有這個底氣。
在西洋技術傳入大明後,明廷很快就仿製了出來。
至於蓋倫帆船和板甲這些東西,對於明軍而言確實雞肋。
明國是一個大陸國家,絕大多數領土都不臨近大海,所以一點都不重視海軍,就算湯若望現在變出來一百艘蓋倫帆船,明軍也不會去使用。
至於板甲,這種東西在西洋是妥妥的奢侈品,全身板甲一般只有精銳士兵,或者貴族才穿的起,至於大多數士兵,則只能穿半身板甲。這種鎧甲面對刀槍弓弩時防禦力確實很好,堪稱刀槍不入,可現在是一個冷熱兵器並存的時代,火銃能輕易敲開這種鐵皮罐頭,既然如此,明軍還幹嘛搞這種鎧甲呢?
喜歡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請大家收藏:()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