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明清時的交趾、朝鮮,甚至是東瀛等國家,雖然各個國家的語言不同,但神奇的是,他們卻可以利用文字交流。
因為這個時代東亞還屬於中華,這些藩屬國,或在中華影響力之下的地區和國家,全都崇尚四書五經,處處學習中華。
知識分子,甚至是權貴階層,熟讀中華典籍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有人會說中原話,當然,因為距離的原因,說的不夠標準。
在接連奪佔交趾北部十幾個小城市後,穩坐河內的鄭氏家族終於坐不住了,交趾北部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他們豈能容許別人來侵犯。
於是當代鄭氏家族族長,也就是黎朝的實際控制者,鄭陽,當即決定派遣馬步軍三萬人,並五萬臨時徵召的農兵,還有二十門大炮,一百頭戰象,號稱二十萬大軍,和明軍展開決戰。
結果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明軍兇猛的火力,以及精銳計程車兵面前,鄭軍一觸即潰。
五萬佈防在側翼的農兵剛一聽到炮聲,便嚇得心驚膽戰,腳步不穩,才走出去幾步隊形就散了,接著明軍騎兵出擊,馬蹄才剛躍進人群,這些農兵就開始玩命似的往後奔跑,逃命。
鄭主鄭陽不甘心首戰就這麼輸給明軍,於是又命戰象排成密集陣型,在馬步軍五千餘人的伴隨下,對明軍的陣型發起衝鋒。
戰象在中南半島是當之無愧的重武器,重達數噸的大象一旦進入人群,動輒就能擊傷打死幾十人。
因為戰象碰撞、踩踏全是鈍擊的緣故,就算士兵穿了鎧甲也沒用。
可惜黃得功此行帶了大量的佛郎機、火箭、虎蹲炮等火器,一看到鄭軍戰象衝來,他便指揮炮手瘋狂射擊。
可憐那些戰象,才衝了幾十步,就在距離明軍陣地百十米處死傷殆盡了。
至於伴隨他們作戰的鄭氏馬步軍,也被壓死踩傷數百人。
見識到明軍火器的厲害後,鄭氏精銳的正規軍不戰自潰,在明軍騎兵的追逐下展開了一場長達數十里的大逃亡。
最後只有鄭主鄭陽和身邊我五百親軍,再加上一路上遇到的,收攏的潰軍七八千人回到了河內。
其他幾萬人不是當了逃兵,就是在潰逃過程中被明軍騎兵殺死,或者俘虜。
鄭主鄭陽意識到自己一家無力抵擋南下的明軍後,當即決定往南方撤,放棄交趾北部最為富裕的紅河三角洲。
可惜阮氏並沒有和鄭氏配合的意思,在得知鄭氏遭遇明軍攻擊,損兵折將十幾萬人後,阮氏判斷鄭氏已經完蛋了。
於是阮氏當代家主阮邵武,便當機立斷決定發兵馬步軍兩萬人,徵召農兵六萬人,戰象八十頭,重型火炮二十門,輕型火炮一百門,火銃三千隻,北上征討鄭氏的領土。
喜歡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請大家收藏:()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