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朱慈烺的命令已經到達了湖廣,到了黃得功等人的手上,但是出兵交趾並非想做就能做的事情。
首先堵胤錫要和黃得功交流一下,商量下二人的分工,然後還要訓練士卒,因為交趾的緯度太低,氣候與湖廣有很大的差異。
此時湖廣地區有的地方甚至達到了零下,而交趾絕大多數地方卻溫暖如春,甚至在戶外可以打赤膊。
而且大軍要修整軍械、重新補給,還要收集足夠的糧草,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除此之外,從湖廣一路南下,兩廣地區,甚至是雲貴地區,都要做好隨時支援大軍的準備。
黃得功這五萬人馬遠征交趾,想要打敗交趾國的軍隊肯定是綽綽有餘,可問題是打敗敵軍之後怎麼維持佔領,這就需要後方動員兵力來協助黃得功了。
否則以交趾那南北數千裡的狹長地形,黃得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用五萬人馬完全佔領,除非他這五萬人馬都有近代軍隊的水平。
不過話說回來了,真有那水平,栓動步槍、重機槍、重炮、山炮、野戰炮、裝甲車全裝備上,朱慈烺也養活不起啊。
在天使到達湖廣地區後,經過足足半個月的時間,黃得功部才集結完畢,隨後開拔奔赴交趾。
因為在本國內陸,沿途又有各地官府幫助的緣故,所以黃得功一行人只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就來到了大明和交趾的邊境,鎮南關。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甚至到了蟎清統治的幾百年裡,這裡都是中國和交趾的邊關。
中華、交趾,無論誰想攻打對方,都避免不了這一處關隘。
而此時的交趾,在幾百年前黎利背叛大明建立黎朝後,因為沒有一個科學的統治系統,所以很快就陷入了內亂。
經過長期的混亂後,在明末,交趾最強大的勢力有兩個,一個是佔據北部,控制後黎朝的鄭氏,一個是佔據南部,以王公身份,行皇帝之時的阮氏。
他們互相看不對眼,雙方的戰爭幾乎從未停歇,而且在漫長的時間中,他們接觸到了西洋人,學習到了西洋的火器技術。
不過由於中南半島上潮溼的氣候,再加上交趾經濟落後,國力匱乏,所以他們的軍隊不像明軍那樣大規模裝備鐵甲、布面甲、火器、戰馬。
而是以從農民中徵發而來的徵召兵為主,他們的身上除了一身號衣,還有手上的長槍外,沒有任何地方像一個士兵。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雙方軍隊的規模很龐大,頗有種一千多年前中華戰國時代的樣子。
但除此之外,阮氏和鄭氏的軍隊還有些可圈可點的地方。
得益於西洋人的幫助,阮氏的軍隊長於火器,有不少銅製火炮,不過威力和口徑都比較差,遠不能和明軍比較。
喜歡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請大家收藏:()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