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速度可以說相當快了,在駐防各地清軍發現之前,朱慈烺就已經攻下了路上第一座城池。
說是城池也有點不對,這其實是之前明軍的衛所,被清軍攻陷後,這裡便荒廢了下來。
因為蟎清可沒有衛所制度,更沒有那麼多兵力駐守各地,野戰能力強大的他們也不需要這種軍事要塞。
幾十年來都是明國人縮排城市裡捱打,什麼時候輪到他們縮排城市裡了。
思維慣性的作用下,蟎清敗退回遼東時還是沒想到利用城池、要塞阻擋明軍。
也許他們以為天寒地凍的關外,寒冷的天氣和遙遠的距離可以成為他們最好的要塞。
因為從京城到瀋陽,距離多達千里,一路上寒冷無比,一些小溪裡的水都開始結冰了。
不過京城地處華北,緯度只比遼東低了一點,氣候差異就算再大,也大不到哪裡去。
蟎清能適應關外的惡劣氣候,明軍更能適應,要知道,之前大規模在關外駐軍的可是大明。
出發約有一個星期後,明軍一路連戰連勝,所欲清軍無不丟盔棄甲潰逃,要麼就是跪地求饒。
無數大小城市以及村鎮被明軍收復,更有數萬漢族百姓被明軍解救,使他們恢復自由身,從此不再做蟎洲人的奴隸。
終於,明軍來到了錦州城下,這是瀋陽和京城之間的一座大城市,幾十年前這裡人口稠密,駐軍甚多。
可在後金與大明一張規模宏大,總兵力近二十萬人的一場攻防戰後,這座城市變得生機全無,再也沒有了往日遼東重鎮的風光。
而今天,明軍出兵關外,雙方攻防位置轉換了。
如今的清軍人數甚少,遼東全部加在一起也就兩三萬,而濟爾哈朗部因為補給困難,再加上沿途蒙古部落採取敵視態度,所以在蒙古草原上行動艱難,遲遲沒有回到遼東。
至於錦州,那人數就更少了,本來對於蟎清而言,在他們擁有了入主關內的能力後,這座城市就沒什麼用途了。
現在蟎清撤兵關外,兵力稀少,沒有入主關內的可能了,那就更不可能在這裡佈置重兵防守了。
他們大多數都窩在他們苦心經營的盛京裡,在無數奴隸的侍奉下,燒著暖炕,吃著酒肉美滋滋地打算過冬呢。
錦州城外一處高地上,一行裹著厚重衣物的騎士眺望遠方的錦州城,城中炊煙裊裊,顯得十分平靜,好似戰火還沒有燒到這裡一樣。
“錦州城、寧遠城是遼東重鎮,是我大明在遼東的重要據點,為了大明在遼東的統治,為了深入遼東犁庭掃穴,一定要把這兩座城市打下來。”
朱慈烺放下手中的千里鏡,一臉堅定地說。
其實深入遼東作戰,朱慈烺並不需要拔掉這兩顆釘子,因為他有大量的船隻可以用來補給。
之所以要打下這兩座殘破的城市,其實是為了一報多年前後金軍進攻寧錦的仇恨罷了。
雖然當時後金軍並未拿下這兩座城市,相反還吃了點虧,但這是他們沒本事。
寧錦作為漢家故土,朱慈烺豈可不奪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