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的態度很堅定,不把蟎洲徹底毀滅,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但這個毀滅不代表要讓八旗和蟎洲人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朱慈烺只是要讓他們再也不能形成組織,對中原王朝產生威脅而已。
這點其實不難做到,只需要毀滅蟎清,然後將八旗中的漢八旗安置成軍戶,將蒙古八旗送到西域放牧,將滿八旗編練成一隻特殊的軍戶,類似於俄羅斯的哥薩克一樣就行了。
這就是他的想法,也是他對於蒙古人和滿洲人最終結局的藍圖,不過這一點朱慈烺並不打算說出來,現在蒙古和滿洲怎麼平定,八字還沒一撇呢,說這些太早了。
“陛下所言極是,為了江山永固,為了大明千秋萬代,必須對蒙古和滿洲採取一些做法。”
“再不濟也要學一學成祖的辦法,派幾十萬大軍犁庭掃穴,起碼能讓我朝得到百年的安定。”
史可法對朱慈烺的想法極為贊成,以前的他對於蟎清問題優柔寡斷,甚至有聯虜平寇的想法。
不過那都是基於南明內部矛盾不斷,朝廷統治不穩定,明軍戰力低下又數量不多的基礎上。
現在明軍在朱慈烺的領導下將蟎清驅逐,又將李闖這夥為禍天下的流寇殺死,可以說,大明已經具有了解決蟎洲、蒙古問題的軍事能力。
在場中人只有錢謙益這個滿腦子詩書,不懂治國理政的傢伙反對朱慈烺的想法。
“陛下,可如此一來,朝廷府庫必定支援不住,徵發壯丁、民夫又必定使得百姓怨聲載道啊。”
錢謙益眼中只有小民的太平和利益,卻看不到國家的安定和長遠利益。
也許是因為他一直生活在江南,沒有直面過華北流寇、蟎清兵鋒的緣故。
“這你就不比擔心了,朕會撥內帑銀為軍費的,而且之前我派出了一隊使團去往朝鮮,相信他們會帶來讓我滿意的結果的。”
朱慈烺說罷,便用極為強硬的口吻命錢謙益為自己草擬詔書,封察哈爾蒙古、衛拉特蒙古、和碩特蒙古、準噶爾蒙古各地的頭領為親王,俱賞大明衣冠、儀仗,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
因為他要利用這些蒙古人,所以才極為大方的賞賜這些官職給他們。
而就在天使拿著詔書、賞賜、衣冠、儀仗的同時,莫華黎的使團就在漢城附近的碼頭登陸了。
還沒到岸邊,一些漁船、朝鮮水軍就發現了使團的蹤跡,然後稟告給了碼頭上的官府。
於是莫華黎等人一靠岸,朝鮮人就派出許多官吏、兵丁在碼頭上恭候著,一看到莫華黎等人下船,他們便畢恭畢敬地行禮。
考慮到莫華黎等人是天朝的使臣,只會說中原官話,所以這些朝鮮官吏還十分貼心地帶了會朝鮮話和中原官話的通譯在岸邊。
莫華黎等人上岸先寒暄了幾句,接著便提出要去漢城見朝鮮國王。
對於天朝上國使臣的要求,這些朝鮮官吏沒有一個人敢不滿足的,趕緊手忙腳亂地將府衙之中的馬車全拿出來給莫華黎等人使用。
發現不夠後,他們又到碼頭上四處徵用馬車,馬匹給莫華黎,最後還派了不少兵丁護送帶路,可謂是恭順至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