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這隻軍馬來的快,去的也快,在擊潰了張勇側翼一萬多人,殺傷三四千人,斬獲首級一千有餘後便離開了這裡,回到了清軍大軍後方。
在多爾袞將明軍援兵到來的訊息告訴代善後,他們便立刻指揮軍隊有序撤退到京城。
當然,張勇和阿布奈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
其中,張勇的明軍步兵死死地纏著清軍步兵,不讓他們離開,不過明軍步卒沒有代步馬匹,速度終究是比不上人人都有馬匹的清軍步兵。
在殺傷幾百人後,為了儲存體力,便停止了追擊,轉而會到剛才戰鬥的戰場上進行打掃。
大戰結束並不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還有更多重要的工作等著他們去做。
比如說分別敵我屍體,將屍體掩埋進土地之中。
明軍的屍體辨別一下身份、姓名,然後隨便立塊木牌,這就是將士們的墳墓了。
至於清軍,那就簡單多了,把他們身上能用的東西全扒拉下來,然後再挖一個萬人坑,把屍體往裡面一扔就行了。
雖然現在是秋天,天氣涼爽,但屍體還是不能在地面上長期擺放,幾千具屍體堆積在一起,很容易產生可怕的病菌。
到那時候除非朱慈烺召喚出一座現代的三甲醫院,否則數萬大軍起碼要死一小半的人。
至於阿布奈的草原騎兵,則藉助著馬匹的速度優勢追上去殺了一陣,又射死了幾百人。
不過蒙古馬長於耐力,並不擅長快速奔跑,所以最後還是被清軍落在了後面。
但總的來說,戰果也不小了,一次戰鬥就殺了千餘清軍,擊傷者更是有幾千人之多,要是讓阿布奈的父親林丹汗看了,只怕躺在棺材裡也能笑出聲。
他當初如喪家之犬一樣攆著跑,如今自己的兒子卻能打敗清軍,雖然是在明軍的配合下,不過那也值得高興一場了。
在這場戰鬥結束幾個時辰後,朱慈烺終於率中軍來到了這裡。
一見到朱慈烺,張勇和阿布奈便急著上前展示自己的功勞,得到朱慈烺的獎賞。
“陛下,此役我軍功殺敵三千餘人,傷敵萬人,俘獲刀槍鎧甲五千餘件。”
之所以刀槍鎧甲這些裝備會比明軍殺的人多,是因為當初撤退逃跑的時候,很多清軍為了加快速度,竟將鎧甲刀槍都扔掉了。
他們不在乎這些東西,只在乎自己的小命,再說了,京城裡儲存的裝備還多著呢,他們回到城中便可領取新的刀槍鎧甲。
“陛下,我追擊敵人時也斬首千級,傷敵數千。”見到張勇先行一步,阿布奈也急不可耐地說。
“好,你們都有功勞。”聽到兩人的戰果,張培綸欣慰地笑了。
他的表情看似很輕鬆,內心卻壓力山大,因為他正在想改如何給張勇和阿布奈封賞。
封賞有功之臣,這是每一個明君都必須要做的,但怎麼封賞卻是一個很講究的事情。
要依據他們的功勞來封賞,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可這又沒有一個標準,只能憑著人心度量。
“張勇進柱國,榮祿大夫,封武功伯。”
“阿布奈賞良田千畝,白銀萬兩,進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