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等到康熙、乾隆年間,國家承平日久以後,蟎清朝廷就削減了漢軍旗的數量,放大量漢軍旗人出旗為民。
反正八旗的戰鬥力越來越差,再加上國家戰事越來越少,用到漢軍旗的地方不多了,既然如此,還幹嘛養著這些人呢?反正他們又不是國族蟎洲人。
“隨我來!”只見多爾袞大喝一聲,便躍馬出了官道,向黑暗的曠野上騎馬射箭的蒙古騎射手衝去。
他最清楚這些草原騎兵了,他們不擅長近身戰鬥,敵人一旦衝來就會像遇到狼的羊群一樣一鬨而散。
只見三百餘名八旗驍騎在多爾袞的帶領下,一鼓作氣殺進了駐足在曠野上的草原騎兵的陣型之中。
在無邊的黑夜中,精鋼鍛造出來的鋒利的彎刀,在強壯的滿洲士兵的握持下,劃開了一個又一個草原騎兵的身體。
因為草原上太過貧瘠,缺乏礦產和手工業,所以阿布奈這些草原騎兵基本上沒有穿什麼鎧甲,大多數人只穿了一身皮襖,袍子,就上戰場了。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能穿上皮甲,只不過大概是幾百年前的技術水平。
而能穿上鐵甲的,不是軍中長官,就是阿布奈身邊的親衛。
果不其然,很快阿布奈的草原騎兵就尖叫著離開了戰場,在黑夜中混亂的戰場上,這些草原騎兵非常不能適應。
多爾袞一帶人馬殺來,他們就陷入了混亂之中,因為在夜色下,他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八旗兵殺了過來,更不知道究竟多少方向有敵人。
不過憑藉著胯下戰馬的機動性,還有遊而擊之的戰術方式,他們很快就決定騎馬先離開這裡,等拉開距離再進行一番廝殺也不遲。
可惜他們沒那個機會,多爾袞這些八旗兵看不是全靠一雙鐵腳板到處跑的中原步兵,他們胯下戰馬的極限速度可比這些草原騎兵快上幾分。
只見在夜幕的掩護下,多爾袞和八旗驍騎們一起左衝右突,亂砍亂殺,如入無人之境,將那些草原騎兵殺的到處亂奔。
阿布奈和博爾果本想將潰散的草原騎兵聚攏在一起,可他們卻驚奇的發現,一旦有大股草原騎兵聚攏在一起,就會第一時間成為多爾袞的目標,被他追殺過來。
於是阿布奈和博爾果只好放棄這個打算,改為和自己的部眾們一起狼狽逃竄。
萬幸多爾袞忌憚身後有明軍精銳軍團追兵,所以只將這些草原騎兵殺散後便回到了隊伍中,不敢進入曠野之上深追。
畢竟現在他們首要任務是護送隊伍出山海關回到遼東,而不是大量殺傷阿布奈的草原騎兵。
他們就像泥塘裡的泥鰍一樣滑不溜手,雖說戰鬥力比只八旗兵差遠了,戰鬥意志和士氣也大有不如。
但現在大晚上的,想要追擊他們,將其大量殺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多爾袞能以區區三百人大破阿布奈近萬人的草原騎兵就已經很困難了,若不是沒有選擇,懷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他也沒把握衝擊阿布奈的軍陣。
雖然草原騎兵菜,可是他們人數多啊,俗話說的好,蟻多咬死象,何況是手持刀槍,身背弓箭的草原騎兵呢。
在阿布奈退卻後,多爾袞和蟎清朝廷這一路上就順利多了,除了距離,再也沒什麼能夠阻擋他們腳步的了。
喜歡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請大家收藏:()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