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用排隊,把錢給我就行了啊。”富商狡辯道。
櫃員意識到這個富商想幹什麼,於是趕緊勸他打消這個念頭“那不可能,您已經購買過債券了,您的家人想要買的話就要親自過來排隊購買。”
“如果您不購買債券的話,就請離開吧,銀行今天只做債券出售的業務。”說著,櫃員就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
他這個視窗的隊伍還長著呢,後面還有許多的人等待購買債券,可不能讓這個富商耽誤了辦理債券業務的速度。
否則不說分行行長要來找他的麻煩,光是這些等著購買債券的達官貴人們就饒不了他。
“不,我不走,我就是要買債券。”富商不肯離開,畢竟買了一萬兩白銀的債券三年的時間就能賺五百兩,這可是純賺,沒有一點水分。
要知道即使是現代,政府發行利率只比銀行定期存款高一點債券也會有很多的人趨之若鶩。
可惜櫃員今天忙的很,沒有功夫和他閒聊,富商一表現出堅持不肯走的態度,櫃員就叫來了一行的護衛。
“這位客官太不講理,買了債券還不肯走,請你們幫忙讓他離開吧。”櫃員指著賴在櫃檯前的富商對兩個護衛說。
這時富商身後的排隊的人也等的不耐煩了,一群人站出來指責他說“你憑什麼堵住大家的路。”
“難道只允許你買,不允許我們買嗎?這是什麼道理。”
“小兄弟,快把這蠻不講理的腌臢潑才扔出去吧。”
眾人七嘴八舌地說道,富商聽著這些話,知道自己不佔理,而且自己勢單力薄,要是再堅持下去,只怕是要吃虧,於是他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
這只是債券發售的一個小插曲,很多後悔帶錢少的人都想糾纏櫃員,可惜銀行的規定就像律法一樣不容動搖,再者說了,還有許多護衛在這裡維持秩序,監督人們排隊,所以沒有人能夠得逞。
就在這個富商走後沒有多久,債券的發售就結束了,不是人們不想購買債券,而是人們發現沒有債券可以購買了。
朱慈烺和姜應元對於金陵城中有錢人的數量估計錯誤了,錯的很離譜,雖然明末朝廷收不到官商和皇親國戚的稅,但朱慈烺覺得這部分人的數量應該不多,畢竟這個時代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雖然說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那不等於出現了資本主義,也不等於商人們有錢。
債券的發行主要還是在南都、中都兩個地方,畢竟這兩個地方的政治地位高,經濟條件好,自然買的起債券的人也多。
在這兩個地方的債券發行結束後,很快結果就匯總到了朱慈烺和姜應元的手上。
“怎麼這麼快,一天就賣光了。”在瞭解到所有的債券都在一天的時間內賣光了,朱慈烺是十分震撼地。
“我朝藏富於民,如今陛下有需要,百姓自然無不傾其所有支援。”姜應元說。
“什麼藏富於民,是偷稅漏稅的人太多了。”朱慈烺自嘲道。
如果能讓那些披著讀書人皮、官吏皮的商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海商們老老實實的交稅,那麼即便沒有朱慈烺橫空出世,崇禎也能多堅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