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可是和碩豫親王,焉能不站而降,你不要白費口舌了。”多鐸以十分強硬的態度回絕了朱慈烺。
他知道,朱慈烺說這些話,無非就是想勸降他而已。
只可惜,他多鐸是努爾哈赤的子孫,永遠也不會背叛滿洲,向漢人低頭的。
“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看到多鐸這副死硬的態度,朱慈烺怒火中燒。
多鐸拼死抵抗的話,一定會對明軍造成重大的傷亡,可不對他趕盡殺絕的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又會來侵犯漢地了。
朱慈烺絕不允許這些蟎洲人來漢人的土地上肆虐,這裡不屬於他們,他們更不配以征服者的姿態來到這裡。
“步軍前進,馬軍向兩邊包抄。”朱慈烺躍馬揮劍指揮身邊的軍隊。
因為速度原因,所以他現在身邊只有六千騎兵,一萬步兵,不過用來追擊鏖戰多時,又倉皇放棄自己大營的清軍,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只見,一萬步兵位居陣型的中央,穩步向多鐸的方向邁進。
而六千騎兵則分作兩翼,依靠戰馬的機動性向往兩邊包抄,如果多鐸決心迎戰的話,朱慈烺有把握將他的兩萬殘兵敗將全都圍困起來。
雖然今天剛開戰的時候,多鐸還有十餘萬兵馬,可自從朱慈烺在清軍大營大肆縱火後,火焰很快就燒遍了寨牆,將登上寨牆防禦上萬清軍燒了個一乾二淨。
緊接著,孔有德等軍閥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又在城外高掛免戰牌,舉起反旗,旗幟鮮明地和蟎清脫離了關係,還攻擊多鐸留守在這裡的兩個甲喇的步軍做為自己的投名狀。
再加上今日的清軍和明軍、順軍的大戰,多鐸的十餘萬清軍,只不過一天的功夫就只剩下一個零頭一兩萬人了。
看到朱慈烺大舉向自己進攻,多鐸回頭看了看自己身後計程車兵們。
只見一個個丟盔棄甲,面色黑的好似剛從煤窯裡出來一樣,而且一整天的戰鬥下來,他們早就疲憊到了極點,全無鬥志。
看到此情此景,多鐸知道自己不能再打下去了,否則連自己都要葬身於此處。
想盡可能多的帶人渡過黃河回去,就更是痴人說夢話了。
“想我多鐸英雄一世,征戰沙場幾十載,今天怎麼會敗在一個流寇和一個小娃娃的手上。”回憶起今天的經歷,多鐸就不禁眼角溼潤。
“十萬大軍一天的功夫就葬送在了潼關,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
就在多鐸感慨之時,他身邊的親兵忽然走過來問道。
“王爺,咱們是戰是走,請早做決定,要不然明軍就要殺過來了。”
如果放在以前,多鐸的親兵可不會問這麼弱智的問題,他們現在可是有一萬多滿洲官兵,戰力天下無雙,用以往的經驗來看,打個三四萬的明軍不成問題。
可現在不一樣了,朱慈烺的明軍後勤有保證,賞罰也分明,一點都沒有王朝末日時軍隊崩潰的樣子,每個戰士都渴望從戰鬥中得到功名利祿。
最關鍵的是,朱慈烺彷彿從天而降似的擁有一隻精銳騎兵部隊,也就是朱慈烺的三千營、大明禁衛火銃騎兵、草原騎兵這些系統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