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多麼大的榮幸啊,在大明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皇帝御駕親征的次數屈指可數,而皇帝親自來到陣前激勵將士們士氣的皇帝,除了朱慈烺,更是隻有洪武、永樂兩人。
雖然朱慈烺只說了幾句話,什麼實際的好處都沒有給出去,但只是這樣,就讓士卒們非常興奮了。
因為他們見到了往日裡遙不可及的皇帝,還被皇帝親口鼓勵。
只要不是白痴就知道,只要他們在戰場上努力奮戰,皇帝一定會看到他們的戰功,不存在任何上司貪墨你的功勞、賞賜的可能,因為皇帝已經見到你在作戰了。
就在明軍士卒以為朱慈烺會給他們繼續加油打氣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張培綸竟然對叛軍士卒喊話起來。
“對面計程車兵們,我是你們的皇帝朱慈烺。”
“我知道你們是受了歹人的蠱惑,只要你們調轉槍頭,向清軍和其他叛軍進攻,我就寬恕你們的罪過。”
朱慈烺打算用自己的講話感動這些叛軍,那些叛軍不可能鐵了心的跟許定國、劉澤清造反。
朱明雖然對待軍兵十分苛刻,額定的餉銀不多,戰時發放的賞錢也很少。
可朱明畢竟是漢人朝廷,朱家畢竟養了這些大軍二百多年,他們沒有理由一夕之間就背叛朝廷。
那些農民起義還有理由可說,畢竟天災人禍,加上官府的苛捐雜稅,你就算是一臺不需要進食的機器,一年從頭幹到尾,也要倒貼錢。
就連朱慈烺都不想怪罪那些起義的農民,他們在中國的歷史上,就像王侯將相一樣是必然存在。
朱慈烺還記得,直到二十世紀末期,中國還險些釀成農民起義,聽說九十年代末的時候,南方有些省份為了抗稅,甚至敢把鄉長活埋了。
農民們起義是實在活不下去了,可那些當兵的呢?
也許朝廷會剋扣他們的餉銀,會讓他們連妻兒的肚子都填不飽,可最起碼,他們自己還能果腹,能勉強活下去,這就已經很好了。
而且自朱慈烺整軍備戰以來,就嚴抓軍隊的財政,貪汙的事情可以稍微放一放,可剋扣士兵軍餉、軍糧,卻是朱慈烺的高壓線,只要發現,不管三七二十一格殺勿論。
“如果你們在戰場上立下戰功,我保證一定給你們兌現,對待你們和其他軍隊一視同仁。”
為了讓叛軍反水,讓他們為自己而戰,朱慈烺不惜拿自己保證。
他說到這裡的時候,叛軍和明軍的刀劍忽然不約而同的放下了,都在傾聽朱慈烺這位漢家天子的講話。
“真的嗎?”就在這時,叛軍中不知道那一個人,竟大著膽子質問朱慈烺,而且直勾勾地盯著朱慈烺。
要是在以前,他敢這麼說,這麼做,株連三族也許犯不上,可關進大牢受罪,甚至是當場格殺卻是十有八九的事。
“當然,我朱慈烺作為漢家天子,難道不比叛賊、胡虜們有信用嗎?”朱慈烺大聲地質問所有人。
就在這時,隱藏在人群中的許定國副將胡輝石忽然意識到這是個好機會,天子親自來勸降,再沒有比這更好的表現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