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張培綸還有兩次抽獎的機會,以及五千積分,不過他暫時不打算用,朱慈烺就算運氣爆棚,用這些東西頂多就能換一兩千人。
在數萬人戰鬥的正面戰場上毫無作用,連給敵軍塞個牙縫都不夠。
……
自從得到劉澤清、許定國兩部臨陣反叛的訊息後,朱慈烺就命令中軍停止行軍,在原地等待勤王兵馬。
雖然繼續行軍的話,他可以更快地和勤王兵馬匯合,可是那太危險了,在行軍過程中的軍隊十分脆弱。
如果劉澤清和許定國在這個時候突襲過來的話,朱慈烺的中軍立馬就會遭到非常嚴重的打擊,甚至被切割包圍掉。
停止行軍後,朱慈烺並沒有讓士兵們閒著,準確地說是沒有讓那些輔兵們閒著,在軍營裡、行軍時,一切那些戰兵不願意做的工作,都需要讓他們做。
比如說挖戰壕、陷馬坑,放置拒馬,扔鐵蒺藜,等等。
這些輔兵挖掘的戰壕不是讓明軍跳進去,當做防禦工事,而是用來短暫的阻擋敵軍前進的腳步。
戰壕深約兩到三米,一般人如果身手還可以的話,是可以很輕易地跳進去,再跳出來。
殺到戰壕的敵軍一旦跳進去,就很難再跳出來了,因為壕溝的高度使穿著鎧甲的他們無法攀爬,更遑論跳躍。
想要快速透過這條戰壕,敵軍只有使用工具,梯子,或者是什麼可以短時間當橋的東西,要麼就用各種東西將戰壕填滿。
否則他們就只能長時間困在戰壕裡面,被戰壕阻擋在外面。
這樣一來,一定時間內和明軍作戰的叛軍數量就會很少,明軍就可以發揮區域性的數量優勢將叛軍逐個擊破。
除此之外,一個個有碗口大小,甚至有盆口大小的土坑也會明顯阻擋敵軍的行進,叛軍的騎兵一旦踏入陷馬坑的區域中,很容易就會陷入其中,輕則崴到馬蹄,重則馬失前蹄,直接將馬背上的騎士從背上摔下來。
而拒馬,不僅僅可以阻擋騎兵,讓他們不敢撞上去,也可以阻擋叛軍步卒的行動,步卒雖然可以克復大多數地形。
但在作戰時,步卒必須依靠嚴整的陣型,才能發揮出戰鬥力,一旦拒馬的存在影響了叛軍步卒的陣型,叛軍的戰鬥力必然會受到影響。
只是很可惜,拒馬這東西需要大量的木材和鐵釘,而潼關附近沒有什麼木料,周圍只有光禿禿的丘陵、荒山。
因為古時人們做飯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柴、稻草作為燃料,而潼關作為關中、中原的分界點,人口稠密,對於木材的需求量自然很大了。
從明初到今天二百多年,人口大量繁衍,潼關附近的樹木早就被砍伐的差不多了。
再說了就算周圍有的是樹木,倉促之間,這些輔兵也來不及大量打造拒馬,然後放置好前線上了。
畢竟朱慈烺的中軍和劉澤清許定國的軍隊相隔只有三里多的距離,一眨眼的功夫他們就會到來。
就在輔兵們忙於挖坑,放置拒馬的時候,一隊斥候忽然騎馬而來。
“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叛軍要來了,快後退,五軍營重步兵會來接管這一段防線。”
伴隨著斥候們的大喊大叫,輔兵們趕緊收拾自己的工具,往後方退去。
既然敵軍來了,那作為輔兵的他們,就應該及時後退,將空間讓給戰兵們,讓他們好好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