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歷史上很多例子證明了,這樣做會束縛住領兵大將的手腳,讓他們不能好好作戰,而且也未必能絕對保證軍隊的忠誠。
監軍和統兵大將勾結掀起叛亂,又或者是統兵大將一刀砍了監軍,然後再掀起叛亂的例子雖然不多,但絕對有。
但這是大明的體制,皇帝往軍隊裡派人是規矩,再說了,不安插點人手在軍隊裡,誰敢放心用許定國這些半軍閥部隊。
“你,你們,天子近在咫尺,你們怎麼敢謀逆。”看到眼前這狂熱的一幕,監軍太監嚇得臉色鐵青。
只見他手指著許定國,哆哆嗦嗦地說出這句話。
“哼,礙事的閹人。”許定國撇了監軍太監一眼。
他老早就看著個閹人不順眼了,這些太監憑什麼躍居高位,來軍營裡當監軍,平時比他們這些統兵大將還要威風。
難道就憑割了胯下的那個東西嗎?
要是一個文臣,一個文舉人,文進士過來當監軍,那他許定國還會放在眼裡,看在對方功名有文采的份上,饒了他一命。
可一個閹人算什麼?砍了就砍了。
只見許定國快步走到監軍太監的身邊,手起刀落就將他的頭顱割了下來。
而監軍太監完全來不及反應,等頭顱被許定國提在手裡,看到自己的軀體少了一個頭才發現自己死了。
“就用這個閹人的頭顱來祭旗。”
“我已經和東平伯劉澤清商量過了,等一會兒就和他合兵一處圍殺朱慈烺身邊的奸臣。”事到如今,許定國還是打著誅殺朱慈烺身邊奸臣的旗號。
“我們和劉澤清加在一起足有大軍五萬多,而朱慈烺身邊只有兩三萬人,將士們,這一戰優勢在我。”
許定國天真的以為自己和劉澤清忽然掀起叛亂,糾集數萬之眾趁朱慈烺不備,就可以殺到朱慈烺的身邊,將朱慈烺抓獲。
可惜他們忘了朱慈烺不是普通人,且不說朱慈烺從京城一路南下,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兇險,又在金陵打敗福王,奪取了王位,他豈是一個庸人。
等到他許定國和劉澤清被朱慈烺調來明軍反包圍的時候,他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舉動是有多麼地愚蠢。
與此同時,劉澤清也將自己軍中的監軍殺死,將自己要清君側的事說給了軍中的將官和親兵們。
只不過劉澤清的問題比之許定國要大一點,因為他的兵員多來自衛所軍,或者是志願參軍衛國的義士,而許定國的手下卻多是收編來的地主武裝或是山賊土匪。
劉澤清一說要清君側,殺到朱慈烺的身邊,許多軍將和親兵就站出來反對,一是他們看不到希望,二是這些人大多保留著對明室的忠誠,或者說是習慣了大明的存在。
喜歡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請大家收藏:()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